港澳版>新聞>中港台
  • 东方日报A1:1劏60认真夸 蜗居工厦担惊受怕

    新闻观看次数:31.6k
    香港時間
    03月10日(一) 03:30
    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1/7
    葵青区有多幢工业大厦,当中不乏工厦劏房。有团体昨日发表葵青区工厂大厦不适切居所现况调查报告,发现工厦劏房的平均分间单位数量,是一般劏房的5倍,最高可以1劏60的惊人情况;虽然面积中位数约为150平方呎,较一般劏房面积大,但就吸引了更多有较宽敞居住空间需求的住户入住,衍生出各种环境及安全问题,例如没有厨房、需要共用厕所、受虫患滋扰,此外人多亦会衍生火警隐患等。工厦林立且住户众多,亦衍生治安问题。团体认为,面对政府取缔劣质劏房政策,应全面检讨及改善清拆及安置政策等支援程序,确保未来受取缔之劏房户获安置安排。
    葵涌劏房街坊会及圣方济各大学汤罗凤贤社会科学院研究助理教授梁嘉敏,合作进行了“2024葵青区工厂大厦劏房现况调查”,透过问卷调查于去年10月至12月期间,接触居于葵涌区工业大厦的住户共约834户,访问了66户葵青区工厂大厦劏房居民。
    调查发现,有逾八成受访者是一至两人家庭,其中一人住户较一般劏房高出约一成;工厦住户平均人数为1.88人。而平均分间单位数量方面,工厦劏房是一般劏房的5倍,受访工厦住户单位的分间单位面积中位数,于2022年与2024年同为150平方呎;工厦单位分间数量平均是15.6间,比一般劏房的3.2间多出近5倍,分间最多的一个单位分间了60个房,分间数量令人吃惊。
    有受访者认为,由于工厦劏房的数量过多,故只有部分房间有独立厕所,居住细房就需要共用厨厕,甚至向内的房间全部都没有窗。团体认为,工厦劏房单位较私楼劏房单位的面积大,吸引了经济能力不足、但需要有较宽敞居住空间的住户入住,不过亦因此令分间数量惊人的工厦单位愈来愈多,衍生出各种环境及安全问题。
    调查指出,有接近一半受访者表示单位没有厨房,有约两成受访者所居住的工厦设有共用厨房;有近四成住户反映他们需要与其他住户共用厕所,平均共用户数为11户,以上数据反映工厦劏房单位住户,普遍面临厨厕空间不足问题,并需要与其他住户争相使用。
    此外,逾三成的工厦住户表示在单位内接收不到电话信号,未能使用电话及数据功能,难以联系亲友或社区资源。另有逾四成工厦住户面对虫患问题,单位经常出现蟑螂、木虱等害虫,严重影响住所环境卫生。
    退休人士周小姐表示,目前每月缴交7,300元租金、居住在约有170方呎的工厦劏房内,她形容单位装修虽“美轮美奂”,同层共有16个类似单位,环境品流复杂,更曾目睹过有住户遭上门追债。周续称,自2022年实施劏房租务管制后,业主未曾与其签约,也不知道水电费用实收多少,她只能与其他街坊互相了解水电费的平均数,“知道自己唔系畀人掠到最贵嗰个咪算啰”,又担心即使向业主投诉,会遭对方迫迁。
    团体建议,应增设全港5区中转屋单位,以应对原区安置及可负担租金的考虑;而在“简朴房”规管制度立法前,应尽快设立“起始租金”、恒常化关爱基金搬迁津贴,以及持续推行现金津贴,恒常化各项基层住屋津贴等。
    更多新闻,请浏览东方日报网页:
    工厦劏房户大多要共用厕所。
    劏房单位面积细,住户物品只能见位就摆。
    工厦劏房外的通道并不宽敞,暗藏逃生危机。
    部分不适切居所外观残破不堪。
    工厦劏房衍生大量环境及安全问题。
    团体发表葵青区工厂大厦不适切居所现况调查报告。(袁志豪摄)
    嚇親
    16
    估不到
    16
    要徹查
    86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