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本港食肆及路边摊档常用“万年油”炸食物,四川亦有火锅店回收顾客吃剩的“口水油”,再炮制火锅汤底奉客。家庭医生向《东呼即应》表示,食油重复高温煮食,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除了引致胃癌、大肠癌等癌症,亦会增加患心脏病及中风等疾病风险。至于口水油的毒素多,比“万年油”更恶劣。有专家分享实用贴士,教人分辨变质食油,至于烹调高脂、高蛋白质食物,食油炸一两次就不能再用。
不少市民假日喜欢北上“搵食”,但挑选食肆就要小心,因为有食店会重复用油翻炸食物。内地有卖炸鸡的女档主在网上发布短片,标榜自己摊档的食油使用了5日都不会黑,更大方分享食用油的配方。除万年油外,去年12月四川南充一间火锅店,被揭发回收顾客吃剩的口水油制成火锅汤底,再提供给其他顾客食用,经调查后发现该店用口水油已经超过一年。
家庭医生林永和表示,万年油跟新鲜的天然油有很大差别,因为经过高温煮食,氧化过程会让脂肪酸氧化,进而产生游离基、过氧化物,还有各种有害物质,包括丙烯醯胺和多环芳香烃等致癌物质,这些物质有机会引致癌症。在氧化过程中,会让脂肪变成反式脂肪,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心脏病及中风的机会也会高些。同时亦会引致不同癌症,例如肠道方面的胃癌、大肠癌和食道癌,而肝脏、胰脏、乳癌和肺癌也有文献提到风险会大大提升。
林提到,口水油其实跟万年油差不多,不过更恶劣,因为加上口水和食物渣滓,令有害物质的害处更难以估计,致癌物质或直接引致发炎的物质,同时反式脂肪也会更高。在高温烹调过程,一些病毒细菌也许会被消灭,但内里的毒素就像垃圾,当人吃了可能会即时肠胃不适。口水油比万年油甚至有更高风险引致癌症,例如心血管疾病以及肝病等。
至于市民在家炸食物后的油能否再用,有油膉味能否再用,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食品及健康科学学系助理教授蔡少薇称,油膉味是当脂肪加热处理或者放得太久,就会进行氧化作用,当油脂上的不饱和脂肪的化学结构,与空气中的氧气进行反应,当其接触到空气或高温或水分,就会进行酸败作用,变作会有酸味、膉味。如果重复多次使用,油就会变深色甚至黑色,另一方面油的黏稠度,即“穊”愈来愈黏稠,重复炸不同类型的食物,有些油也会出现泡沫,这些都能够反映油已经氧化和变质。
蔡又提到,如果真的要重用油,最好是隔开渣滓,因为高温油炸时,蛋白质也会在高温时,分解产生有害物质,例如杂环胺(HCA)。所以一般炸食物的油,鱼类、肉类例如鸡肉,这些比较多水分、油脂和蛋白质的食品,建议一两次后就不要再用。
有人认为植物油比动物油健康,不过蔡指很难笼统地说,即使是植物油,例如大豆油或粟米油等,经过高温及重复使用,氧化程度也会比较高。相反动物性油脂是以饱和脂肪酸为主,使用上稳定性相对较高,没那么容易氧化。但另一方面,会增加坏的胆固醇以及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