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民航处规定本月7日起,航班上禁用外置充电器充电,亦不得将“尿袋”放于行李架。新规定引发热议,有人认为不禁止“杂牌”尿袋上机,安全隐忧依然存在;有人认为贵价原厂尿袋不应被一视同仁。《东呼即应》邀请专家拆解,携带及使用外置充电器更安全的方法。有工程师指,乘客可用皱纹胶纸封住尿袋接触口,避免短路。有前空姐指,部分航机配备针对锂电池的灭火袋,并有指引要求空服员定时巡视,防止乘客使用外置充电器。
近日接连发生外置充电器在机舱上起火事件,1月先有南韩釜山航空准备起飞时起火;3月再有香港航空航班从杭州飞往香港途中行李架起火,最终急降福州长乐机场,两宗事件怀疑均与外置充电器有关。不少航空公司即时收紧外置充电器的携带规定。有网民分享,安检人员会检查外置充电器的电池容量,必需标明Wh(瓦时),而非常见的mAh(毫安培小时),否则可能被没收。
香港工程师学会电机分部前任主席劳伟筹指出,Wh是电池能量单位,mAh则是电池容量单位;若要将mAh换算成Wh,还须知道电压(V)才能计算。通常外置充电器的电池会采用3.7V电压,若以3.7V计算,10,000mAh就等于37Wh;换言之,若限制是100Wh,一般外置充电器约为25,000mAh。不过,若外置充电器并非采用3.7V电压电池,计算方法则完全不同,所以民航处规定使用Wh为单位,以免混乱。他续指,通常低于100Wh的外置充电器上机时毋须申报,而高于100Wh但低于160Wh则须事先申报。
劳伟筹又指,不能将外置充电器放在行李架原因,主要是未能察觉外置充电器的情况。一旦起火,可能已燃烧一段时间、释出烟雾才被发现。若充电器放在袋中,理论上不应发热,但充电时,特别是快速充电,会释放大量热力。若充电器被衣物或行李包覆,热量无法散出,可能导致热失控。散热不良会使温度上升,导致充电器的电流增加,进一步释放更多热力,形成正回馈,最终可能引发周围物品着火。
劳伟筹建议,使用防火袋单独存放充电器,可有效防止火势蔓延,亦可避免金属物件,例如锁匙或硬币误触充电器的输出或输入插口,减低引致短路的风险;若无防火袋,亦可用胶袋单独存放充电器。此外,亦可使用“电线胶布”或皱纹胶纸,将充电器的所有插口封起,并拔走所有连接的充电线。他又建议,定期检查外置充电器是否有发胀或外壳裂开,并检查充电线有否损坏,一旦线材有破损就应立即更换。
香港航空行李架起火事件中,一众机组人员将火势成功扑灭。不过事后有网民质疑,空姐使用苹果汁救火。前空姐Tracy指出,使用灭火筒BCF(溴氯二氟甲烷)灭火后,机舱服务员仍需使用非易燃液体,例如苹果汁、汽水或水,浸着发热体降温。此外,部分机种航机会配备针对锂电池的灭火袋,只要将起火或发热的充电器或锂电池放入袋中,倒入灭火液体即可。她又指,前公司有指引空服员定时巡视,查看有无乘客飞行期间使用外置充电器充电,发现后会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