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看中國:香港為何在97年7月1日回歸?-王思想 經濟學者

2014063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能否處理好香港問題,是要寫入史書的。
這個問題,我以為多數人知道。後來發現我錯了。因為很多人居然說:那是中英兩國激烈鬥爭的結果,英國政府被迫放棄香港。
先看香港是怎麼割讓出去的。這牽涉到3個條約。
第一個條約,1843年的《南京條約》。1842年,清朝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失敗,1843年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其中一項是「把香港島給予英國」。
第二個條約,1860年《北京條約》。當時清軍敗於英法聯軍,簽下《北京條約》,將九龍南部割讓給英國。
第三個條約,1898年的中英簽署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以及一系列租借條款中,將九龍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方及附近二百多個離島(新界)租借給英國。
說了這三個條約的內容,接下來進行一些分析:
首先,要知道三個條約的時效。前兩個條約,都沒有約定時期,可以理解為永久割讓。第三個條約,明確了日期,99年,1997年到期。
然後要知道,這三個條約割讓的領土分別是多少呢?可以這樣比照一下:第三次條約的租借地陸地面積376平方英里,其中大陸286平方英里,島嶼90平方英里,較原香港行政區陸地面積擴大了約11倍,租借地水域較前擴大近50倍。
也就是說,1997年收回95%的陸地、島嶼、水域,是履約。1997年收回主權,是清政府當年與英國人商量好的。對此,英國人沒有任何疑義。
問題在於早先割讓的那5%的面積。英國為什麼要放棄這5%?他沒辦法不放棄。香港整體沒有因三條約而特別分開發展。1990年代,曾經有英國人想保留那5%,但是顯然不現實。他根本無法自給自足,食物、淡水都靠大陸供應,加上殖民地的軍費支出龐大,英國政府決定將香港的主權交還中國。
不管怎麼說,能把5%那部分收回來,是中國共產黨政府的功勞,這個是要承認的。
還有一個小問題,為什麼主權更迭的日期是7月1日?對於這個問題,大陸的媒體很少談論。因為大部分人不懂,少部分人故意不想讓民眾知道。
於是許多人猜測:既然當年說好了1997年還給中國,那麼,就定個上半年和下半年的交界點,也就是7月1日零點,這樣大家都不吃虧。再加上7月1日是中共建黨日,該黨也樂意在黨日這天收回主權。
這樣的猜測非常有道理,卻並不符合歷史事實。真正的事實很簡單:當年是光緒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一日簽定的條約,約定五月十三日割讓新界,而那一天,條約中寫得明明白白,正好是「西曆七月一日」。
約定主權交割在1997年7月1日,但沒有說具體幾點。那麼,繼續按照「二一添做五」的江湖規矩,應該是7月1日中午12點交割。實際交割時間早了12個小時,這是中國人民取得的偉大勝利。
所以,從時間上來看,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是清政府的功勞;7月1日零點收回主權,提前了12小時,這是當今政府的功勞。感謝國家,感謝兩次。
我們再來思考一下幾個問題:
1,割讓香港給英國,對於中國人民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
當然是好事。白痴才認為是壞事呢。
感謝國家。(備註:此處的國家,指清政府)
所割讓的土地,當時都是所謂的「蠻荒之地」,後來的「東方之珠」是英國殖民者和香港民眾共同創造出的奇蹟。
2,1997年收回香港,大陸的納稅人虧了還是賺了?
我們目前的國家喜歡「GDP崇拜」,那麼,香港為我們增加了GDP?香港給中央政府上繳稅收?還是說香港一分錢不上繳,反倒要中國大陸的納稅人承擔龐大的國防軍費?納稅人要求政府向納稅人匯報一下。打腫臉充胖子,那是傻瓜才幹的事。
3,香港割讓的功績,僅僅是那些經濟成就嗎?
當然不是。 100多年以來,香港逐步成為中國人民通往自由的橋樑,香港是我們的「自由之塔」。這座偉大的燈塔,至今仍然閃耀著自由的光芒,讓那些羔羊不至於絕望。
最近發生的關於香港的一系列事情,在此不多說了。要提醒當權者:能否處理好香港問題,事關香港、大陸、台灣、澳門,是要上史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