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内地野猪频繁入侵人类活动区域,造成袭击人类和损毁农作物等事件。
国家林草局周五(1日)公布,近期多地频现野猪致害事件,将积极从法律层面、探索猎捕方式上,解决有关野生动物致害问题,同时指导、监督地方认真开展日常防治工作。另有专家建议,应修法让检疫合格的猎捕野猪可以合法出售和食用,除保障安全还能有经济收益,可谓一举两得。
野猪曾因过度猎捕而数量锐减,在某些地方局部灭绝。踏入21世纪,野猪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种群数量逐渐恢复。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野猪分布在全国28省,数量有200万头,其中致害省份达26个,且情况日益严重。
国家林草局指出,防治措施包括去年6月起将野猪移出《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猎捕不需再办理狩猎证;今年1月,该局联同15个部门印发野猪等陆生野生动物致害防治工作方案;与公安部协调优化枪枝弹药使用管理制度,保障专业猎捕工作顺利开展;加大对人员密集场所、交通干线区域排查力度。
另外,国家林草局亦鼓励各省因地制宜,积极创新主动防控措施,如江西省研发野猪电子限制器设备,以及野猪自动猎捕远端监测管理系统。各省林草主管部门亦积极向省财政厅申请,解决野猪等陆生野生动物致害防控补助资金,并在野生动物致害保险工作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国家林草局野猪种群调控专家组组长时坤称,在野生动物危害严重地区,透过猎捕减少野猪等非保护野生动物,虽是无奈之举,但却是缓解和降低人与野生动物冲突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原则是不能过度猎捕。野猪种群于秋季开始育肥,为过冬做准备。进入秋冬季后山上食物减少,因此野猪下山觅食逐渐频繁,粟米、红薯、花生等秋收作物是野猪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