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版>新聞>中港台
  • 鄭州耗逾500億人民幣建海綿城市 民眾質疑成效

    香港時間
    2021年07月21日(三) 18:4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鄭州市民暴雨中相互攙扶,在積水中趟行。(中新社圖片)
    位於黃河中下游交界的河南鄭州市,因一場千年難遇的暴雨成為內地關注焦點。作為省的「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鄭州至去年已投入超過534.8億元人民幣(約641.7億港元)改善防洪問題,惟今次災情令民眾質疑工程成效。惟有專家周三(21日)表示,今次暴雨實屬罕見,已超出海綿城市的應對能力。
    海綿城市即是將城市建設得如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在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而鄭州市在2016年入選海綿城市建設省級試點,並開始在建設方面投入大量資源。
    在2018年1月公示的《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0年)》顯示,預料鄭州至2020年建設海綿城市項目,包括在主城區規劃191條澇水行泄通道,建設和改造海綿公園等,預計海綿城市建設要求的面積,達到主城建成區總面積的22.5%。
    但是,已投入大量資金建設的海綿城市,卻在此次水災中未能發揮作用。浙江工業大學海綿城市研究中心主任陳前虎表示,海綿城市解決的是中小雨的徑流蓄滯問題,但此次河南大雨屬於突發特大暴雨,不是海綿城市建設所能解決。
    陳前虎續指,海綿城市可分為「大海綿」和「小海綿」,前者指城市濕地、湖泊等蓄水能力強的大型生態設施;後者是指綠地等小型生態設施。如果缺少河湖濕地,在洪水到來時往往會缺少蓄水空間,造成如今次河南般的災害。他強調,海綿城市不能解決暴雨引起的內澇問題,「這是天災不是人禍」。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