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市區重建向錢看 皆因缺乏新思維
2015041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市建局作為公營機構,肩負重建市區的社會責任,可惜該局的作風更似私人發展商,一味向錢看,以致備受詬病。尤其是近期爆出連串爭議和人事糾紛,更將該局角色不清的問題表露無遺,港府是時候檢討市建局的角色及定位了。
市建局近日可謂是非不絕,繼行政總監譚小瑩以不滿該局「定位為發展商」為由劈炮後,該局的最新衡工量值報告又被指處處向錢看,引起外界質疑。面對連串負面新聞,主席蘇慶和首度公開解畫,可惜他不是想辦法釋除公眾疑慮,反而叫大家不要糾纏於市建局是否成為發展商。他聲稱納稅人不希望市建局長期虧蝕,管理層要「睇住盤數」,希望引入新思維,以提高效率及效益云云。
蘇慶和顯然還未弄清楚問題所在。沒錯,市建局由公帑注資,納稅人當然不希望長期虧蝕,而近年收樓賠償不菲,不少重建項目虧損亦是事實,但這不代表應該唯利是圖,罔顧社會責任。成立市建局的目的是加快舊區重建,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提高大眾生活質素,如今為了「睇住盤數」而背離初衷,根本是本末倒置。該局構思以復修代替重建已用盡地積比的舊樓,口口聲聲為了提高效益,實際上是推卸責任,將沒錢賺的項目棄如敝屣,這如何令市民信服呢?難怪有人批評,市建局利字當頭,就算不是徹頭徹尾的發展商,也已淪為發展商的收樓工具,與本身的宗旨背道而馳。
事實上,市建局一直金錢掛帥,重建項目愈建愈豪,愈賣愈貴,早已令人反感。換了新主席後,作風沒有改善,反而變本加厲,怎不令人失望。眾所周知,本港樓宇老化問題嚴重,四十年以上樓齡的舊樓高達一萬多幢,不少年久失修淪為計時炸彈,市建局堪稱任重而道遠,特別是現時房屋問題愈演愈烈,嚴重供不應求,更應加快重建步伐,增推一般民眾能夠負擔的「上車盤」。可惜市建局唯利是圖,不僅重建舊樓步伐緩慢,重建的項目更是「華而不實、貴到無倫」,淪為推高樓價的幫兇。
誠然,近年樓價不斷飆升,收購舊樓成本高昂,市建局確實面臨沉重的財政壓力。然而,正確的方向應該是改變重建模式,增加項目價值,而非一味擇肥而噬,罔顧社會利益。本報多次指出,由於缺乏整體規劃,舊區重建只能零敲碎打,不僅無法吸引私人發展商參與,而且浪費珍貴土地資源,如何打破這種困局,增加經濟效益,才是市建局以至港府應該認真考慮的問題。以土瓜灣為例,位處傳統商業重鎮尖沙咀及正在大舉發展的啟德新區之間,鄰近郵輪碼頭及九龍城碼頭,地鐵沙中線橫穿而過,堪稱黃金地段,只要全面規劃,完善配套設施,有望打造成如藍田麗港城和沙田第一城般的超級城。這就是市區重建的新思維,市建局有沒有這種魄力和眼光呢?
不破不立,市建局近期的連串風波,反映本身問題多多,港府除了應檢討市建局角色,亦應檢視市區重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