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評:增供應原地踏步 解決樓泡無出路

2019122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過去半年,中美貿易戰及香港社會動盪重擊本地經濟。奇怪的是,香港今年樓價並沒有大幅調整,期間二手樓價指數更錄得超過2%升幅。顯見,香港樓價已與經濟基本因素脫節,關鍵在於政府仍未有實際方法增加房屋供應,除非解開這個死結,否則香港經濟難以找到出路。
官方數據顯示,今年首三季香港的一手私人住宅單位落成量僅略多於一萬伙,較去年同期減少兩成,亦僅及政府預測全年落成量的五成。落差如此大,或與社會動盪影響施工及發展商的投資進度等有關。然而,起樓不同炒菜,由覓地、規劃到施工需時,眼前供應減少,非盡是短期因素使然。
歸根究柢,港府至今仍未有確切的辦法增加土地供應。缺地的問題沒有正視,自然就難以解決房屋短缺的問題。之前港府大鑼大鼓搞土地諮詢要收集各方意見增加土地供應,結果呢?原來早已預設結論,就是如同倒錢入海的「明日大嶼」。在目前的社會氛圍下,缺乏管治能力的港府,更難令社會接納這個填海拓地的方案。那來來去去,又蹉跎兩、三年,結果原地踏步,毫無進展。
最近,政府公布長期策略目標,未來十年的目標供應為43萬個住宅單位,公私營房屋比例為七三比。最新估算覓得的土地在二○/二一至二九/三○年只夠建27.2萬個單位,距離目標尚欠2.9萬個。總之,講來講去,供不應求的問題待解,公屋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長達5.4年,與3年上樓目標愈行愈遠。
自○八年以來,香港的人均GDP增幅約五成,但同期二手樓價指數上升超過兩倍。基層收入增長根本無法追趕樓價升幅,結果是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當前社會亂象紛呈,經濟一籌莫展,說到底,仍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遇到小問題不解決,日積月累便變成大問題。如今樓市泡沫路人皆見,港府有被喻為「尚方寶劍」的《土地收回條例》卻沒有加以善用,以收地建屋為大眾謀福祉。他日泡沫爆破,拖垮經濟,也是自作孽!
當經濟穩定時,市民還有份工作,可勉強在高樓價下過日子。但如今香港經濟正面對回歸以來最嚴峻的挑戰,裏裏外外受不穩定因素影響,營商環境大倒退,人、財兩失。這個時候樓價沒有隨經濟下滑而調整,反而藉低息環境、供求失衡和政策支持下繼續高企,居住和營商成本無法調整,市民和中小企都無險可守,經濟周期扭曲至極限,只怕更大的禍端尚在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