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入樽機受歡迎 政府可再擴展-陳曼琪 律師

2021081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於今年第一季,環境保護署推出為期一年的「逆向自動售貨機」先導計劃,將60部俗稱的「入樽機」設置於全港各個地點,讓市民投放塑膠飲料容器後獲得回贈。該計劃受到廣大市民的支持,當局宜應繼續努力結合地區資源,將計劃進一步擴展至更多的社區。
先導計劃是鼓勵市民主動回收塑膠飲料容器,亦即是我們日常所使用的「膠樽」,從中透過八達通或支付寶香港獲得每個容器一毫子的回贈。每張八達通或支付寶香港的帳戶,每天最高可獲贈30個膠樽的回贈;如將款項選擇捐予指定機構,即香港公益金、香港童軍總會或香港女童軍總會,則每天回贈金額沒有設置上限。
截至上月底,累計回收量已達到600萬個膠樽,平均每月回收接近100萬個,反映計劃受到市民的歡迎。不過美中不足的是,入樽機所置放的地點仍然需要檢討。部分地點人流暢旺,每天能收到相當數量的膠樽,但有些則是市民難以到達的地方,就如添馬艦政府總部內等,皆不是理想讓市民使用的位置。況且,公務員內部亦鼓勵職員自攜器皿,看不到員工對機器會有很大的需求。
再說,現時一部入樽機的容量只約為數百個膠樽。部分踴躍的市民每次均會投放十數個容器,故某些地點的機器使用量相當之高,經常出現「爆滿」現象。雖然政府要求承辦商每周不少於兩次收集膠樽,而在機器滿載後4小時內須採取清空程序,但實際情況顯示相關措施尚未足夠。日後當局進一步擴大相關計劃時,不妨考慮設計更大容量的機器以滿足市民需求。
事實上,當局提供回贈是值得鼓勵的做法,同時亦帶動市民回收的意欲,只是一毫子未免也有點過於微薄。想想看,大家攜同十多個膠樽前去回收,只能換來一元幾角的小量回贈,買甚麼看起來也是不夠。有意見認為,回贈的金額可以是翻一倍或數倍,甚至是每個膠樽能回贈五毫子,就有機會做到九成多的膠樽回收量。增加膠樽回贈雖有鼓勵作用,但必須配合廣泛宣傳推動棄用膠樽的環保教育,甚至鼓勵業界研發更環保的飲料包裝。
最後,當政府需要新增更多的入樽機時,不妨結合現有的地區網絡。除區議會外,現時地區存在不少服務市民的諮詢架構及地區性的非政府組織,熟知當區的實際情況。與其將入樽機放置偏遠而難達的地方,倒不如將其放在相關人士辦事處附近,讓不同的地區義工宣傳先導計劃之餘,又可方便市民使用,可謂一舉兩得。
更進一步的是,相關的做法可以更趨向地區團體作為主導。由當區組織撰寫計劃書,向環保署申請擺放入樽機的位置,並闡述如何向居民推廣先導計劃。此舉將能做到官民合作聯結社區,使當局達到真正的「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