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活化中環街市 傳承保育共識-陳曼琪 律師
2021082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近月以來,忽然驟覺香港整體社會的氛圍有改善迹象,大家一步步遠離黑暴及疫情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除中國香港代表隊在東奧獲得佳績外,在我們身邊亦迎來活化後的「中環街市」,一個承載許多香港人回憶的地標,又再一次看到絡繹不絕的人流。
「中環街市」是市建局其中一個重中之重的保育項目,亦是發展局「保育中環」的重點計劃。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中環街市」,其實已是屬於第4代的建築物。早於開埠初期,就已有「Central Market」在現址附近營運,後歷經數次改造或重建,今天看到的「中環街市」建築才於1939年營運啟用。
再到1990年,當局將「中環街市」列為三級歷史建築,希望其簡約實用主義的「包浩斯」風格,能夠得到保留及重視。雖然如此,回歸後曾一度研究拆卸現址,改建成甲級商用樓宇項目,並於2003年停止街市功能的市政設施。經過數年的討論凝聚共識,特區政府終在2009年的施政報告中,落實將項目交由市建局進行活化及保育。
回看「中環街市」百多年的歷史,其實背後所承載的是開埠至今的故事,以及民生百態的文化變遷,故市建局在保育還原的過程中,亦下足相當多的工夫。以大樓的外牆為例,為找尋1939年原有的油漆顏色,需經過多次反覆的研究及比對歷史照片,才能落實今天所看到的白色顏料。又例如內部的主樓梯,團隊亦特意找到掌握「上海批盪」工藝的師傅,細心呈現出當年實際的原始面貌。
另外,所謂的「活化」工作,是將原有的構體賦予新的功能,而市建局就為「中環街市」注入「Playground for All」的理念,與發展商共同打造成商業中心下的新型公共空間。除設有特色的食肆及商店外,內裏亦提供場地予外界租用,另會舉辦多元化的文藝工作坊,讓市民可參與其中提升民間的文化質感。
當然,保育工作從來不是容易的事情,而「中環街市」亦是經過多年才能達到今天的共識。遙想當年,當項目朝商業辦公大樓的方向發展時,當局只建議發展商需擺放過去的照片及相關的簡介。後遭到民間反對,才逐步走向保育方案的道路。即使在2009年的施政報告制訂大方向後,最初「城中綠洲」的設計又因造價昂貴,才造就出今天簡約而能與社區融合的方案。
由此可見,產生共識是需要漫長理性的溝通,亦不要以為能用簡單粗暴的手法就能一蹴而就。十多年前,香港部分保育人士往往採用激烈手段表達訴求,皇后碼頭如是,菜園村亦如是,美其名是在搞保育,實質是挑戰法治底線,貶低政府權威。香港是法治的國際大都會,保育工作不應與政治及暴力扯上關係。「中環街市」能夠成功,正正就是和平理性討論的成果,造就出社區昇華的成功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