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論:開源惟有靠加稅 也要小心反效果

2025年01月17日 00:0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儘管港官刻意淡化財赤,但本年度財赤即使未達千億,不中亦不遠。消息指出,港府有意連續第二年向高收入人士開刀,上調現時針對500萬元年薪或以上最高收入人群16%的稅率。刀口向富人,阻力當然不如向一般打工仔開刀這樣大,但港府早前才降低投資移民門檻,欲爭取高端人才移居本港,一旦改變一貫的低稅率,或會令這群人卻步。
去年的《財政預算案》建議,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的標準稅率行兩級制,年薪500萬元維持15%,超出500萬元的部分稅率增至16%。當時政府預計約12,000名納稅人受影響,佔納稅人總數0.6%,庫房收入每年增加約9.1億元。而加稅的另一選項,則是透過降低起徵門檻,將更多人納入最高稅階。
港府對有關消息不置可否,但早前財金官員才口口聲聲要開源節流,而開源的最直接方法,肯定是上調稅率或開徵新稅。以港產官僚怕事避難的習性,要幹開徵新稅這麼大爭議的事,必然耍手兼擰頭,剩下來的「捷徑」便是加稅。相對來說,向最高收入人士落手,社會反彈不大,畢竟這類「人上人」只佔社會極少數。但港府言必稱搶人才,早前再降低「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門檻,冀更有競爭力;而不少高端人才之所以選擇香港,最大原因是香港的低稅制,若明顯調高「富人稅」恐怕會有反效果。
反之,若只是微調,對庫房收入助益不大。去年將有關稅率上調至16%後,庫房增加不足10億元收入,較重徵陳年酒店房租稅,每年增加11億元收入更不如,真不知意義何在。若降低起徵門檻,將更多人跌入最高稅階,庫房收入當然會較可觀,但現時經濟不景,中產也不好過,若還向這群「高不成低不就」一族徵重稅,社會怨氣肯定不小,必須考慮清楚。
人們實在不明白,港府這裏刮一筆、那裏刮一筆,到頭來對千億財赤於事無補,何不順應民意,直接宣布全體官員及公務員減薪?學者早已指出,若全體公務員減薪一成,政府每年將節省超過150億元,這才是對紓緩財赤的最有效之法。公務員薪酬及退休開支佔政府整體開支的絕大部分,在經濟低迷、市道蕭條之際,擁有鐵飯碗已是「高人一等」,略略減薪對生活質素影響不大,卻可向公眾顯示政府願意與市民共度時艱,何樂而不為?
另一方面,本港基建成本過於驚人,延誤超支成為常態,而且質素每況愈下,反映官僚視錢財如糞土,根本沒有做好監管。更不堪的是,政府口講公務員編制零增長,卻不斷開設首長級編外職位,上個財政年度有關編外職位的年薪涉及2.37億元,按年激增19%。從港府使錢大手大腳,慳人從不慳己觀之,千億財赤在高官眼中根本不是一回事,如今傳出有意向納稅人開刀,這不是將納稅人當成代罪羔羊是甚麼?律人以嚴,律己以寬,試問如何服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