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香港步入高速老化時代,高齡樓宇不斷增加,埋下安全隱患。有逾30年樓齡的西灣河耀東邨,其中一幢大廈昨日有石屎從天而降,擊傷當區區議員,當場浴血,幸無生命危險,令人抹一把冷汗。一葉知秋,近年大廈冧石屎事件層出不窮,反映樓宇老化又欠缺保養,私人的如是,房署的也如是,繼續置之不理,隨時搞出人命。
發生冧石屎的是耀華樓,區議員吳清清在邨內設有辦事處,當時正與同事將辦公室物品搬至大廈對開空地進行整理,未料天降橫禍,竟然中了「頭獎」。執法人員封鎖現場並檢走剝落石屎碎片,初步懷疑石屎由低層位置外牆塌下,案件列作「高空墮物─有人受傷」,暫未有人被捕。
今次事件只是冰山一角,近年大廈冧石屎時有發生,不管是大廈外牆還是單位天花,一樣照冧可也,未至於釀成嚴重傷亡只是幸運。以本港大廈老化速度之快,危樓處處,步步驚心,下次未必這麼好彩。事實上,目前全港樓齡達30年至60年或以上的樓宇,總數超過2.7萬幢,樓齡70年或以上的舊樓,更佔了1,100幢,每年還在不斷增加。如何排除安全隱患,做好大廈保養及維修,已成為政府必須全速處理的問題。
可以看見,香港曾在2023年頻繁發生石屎倒塌事故,甚至短短半個月內便有9宗,非常驚人。當中不少出事樓宇,在屋宇署發出維修令多年後依然沒有遵辦,署方也沒有監管,因而受到外界猛烈批評。屋宇署不得不對30幢「較緊急」舊樓代辦維修工程,過後再向業主追收費用和附加費,但這顯然只能應付眼前之急,未能根絕問題。
例如數日前大角咀道中英樓一個單位,天花石屎突然大幅剝落,女住戶頭部及手部受傷;之後,九龍塘一唐樓單位又有同類事故發生,擊傷一名男童。由此可見,當局除了要加強監督大廈外牆維修,對舊樓單位內籠亦應監管,要求業主強制驗樓。否則舊樓單位天花塌下不特止,甚至危及整幢樓宇結構安全。當然,有時候不是業主不想維修,而是自馬頭圍道唐樓倒塌慘劇發生後,不少承建商都不敢接手舊樓維修,令業主憂心忡忡,屋宇署理應予以協助。
至於今次耀華樓冧石屎,房屋署更是責無旁貸。對比一些更舊的屋邨,逾30年樓齡的耀東邨其實未算太舊,竟然也淪為危樓,其日常維修保養有多兒戲,可思過半。特別是屋邨多老人小孩,一旦砸中他們,後果不堪設想。
說到底,小修小補只能治標,不能治本。正如本報多次指出,香港不止人口老化,整個城市也進入老化年代,政府必須大刀闊斧加快社區重建,不能一味零敲碎打,頭痛醫頭,同時也不能指望市建局單打獨鬥。很可惜,本港房屋問題千頭萬緒,社區重建需要非常大的魄力和資金,非政府現時首務。當公屋起極也供不應求,加上地產市道低迷,政府只能捨難取易,眼睜睜任由危樓不斷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