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中美在商談貿易協議上,貌不合、神離!顯然雙方並不積極踏出第一步,只怕不到最後一刻都不肯「埋枱講數」,屆時各自開天索價,討價還價可能是一個漫長過程。中美貿談前景不明,中國要刺激內部需求,仍有充裕工具,實際上也早有準備應付商品供應鏈斷裂等問題,反觀美國面臨滯脹風險急升,美元信用動搖,且「債彈」當前,若美國資本市場崩盤,美元資產面臨全面重估風險甚大。投資者得在暴風到臨前,及早調配資產分散美元風險,保障財產安全。
事實上,中國如今已發展成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貨幣尚未完全開放自由兌換,未完全掌握資產定價權。在美國貨幣政策主導全球經貿之下,得仰美元霸權鼻息。如今美國要改變貿易逆差國的狀況,要重建新的工業體系,依照這數十年中美的貿易關係,此舉顯然是對中國不利,思變求存就成為當務之急。
中國的貨幣——人民幣要依附美元支付結算系統、高端晶片及設備等科技要依靠美國供應、技術制式要美國及其盟國許可,金融也得華爾街認同,各方面受美元霸權主導的框架限制,中國要構建所謂的「雙循環」發展模式,難如登天。設法建立新的貨幣體系,擺脫美元體系掣肘,始能保障國家安全、經濟與技術創新才有自主發展的權利。
中美既已互視為敵人,矛盾愈大,共同利益愈少,只有務求盡量維持不打實戰下,各自精彩,這是較樂觀的假設,但現實是美國必會用盡所有方法將中國壓下去,以保獨霸地位。
只是,今次美霸未必能如願。美國政府財政危機正逼近,特朗普主政百多日毫無建樹,卻動搖了市場對美元信用的信心,加速這場危機的推演。過去,每次金融危機,美元都憑着全球避險貨幣地位,乘亂收割全球。可如今特朗普「敗家」在先,若美國爆發主權信用危機,中國手持逾7,800億美元美國國債固然在危,而全球供應鏈、金融市場也將陷入崩潰狀態,今次是否再是「世界愈亂、美元愈強」,不無變數。今年以來,沒有利息回報的黃金,吸引避險資金湧入,價格曾漲逾三成,美元明顯轉弱,是對美元投下不信任票的最好反映。
如今,美國經濟衰退機會甚大,聯儲局在抗衰退與抗通脹上難以抉擇,一旦滯脹臨門,明年中期選舉前,美國政局勢必亂上加亂。這些年美元資產超高估值,未來將難敵「地心吸力」,全面重估的壓力或引爆債彈,令美元信用體系與全球資本流動同時斷裂。全球得思考,未來世界的貨幣、供應鏈、資源體系將何去何從。如何減少受美元信用風險鏈拖累,財富不被美元霸權捲走,非單只是中國,而是全球非美經濟體、企業與個人皆面對的問題。
要探討出新貨幣體系,美國的阻力必大,非美元體系是否齊心就成關鍵。理論上,歐洲與中國本身的經濟各有弱點,但兩者均有相對成熟的條件,成為非美體系以外新貨幣體系的核心。就如「打大佬」一樣,多點齊齊發動攻擊,總好過單打獨鬥,中、歐能否放下歧見,共同應對這個歷史任務,即管等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