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樂事】解構校本言語治療

2020072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讓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融入主流學校,就是融合教育的宗旨。(作者提供)
融合教育的宗旨是讓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得以融入主流學校,而就每個不同範疇,教育局跟校方和專業人士一直都各司其職,為學生作出針對性的適切服務,今期我聚焦在言語治療於學校層面上所發揮的作用。
了解常見的言語障礙
言語障礙是教育局就特殊教育需要學生類別中的其中一個範疇,學童常見的言語障礙,主要分為四大類:發音問題、語言問題、流暢問題及聲線問題。發音問題是指學生說話時發音不正確,導致混淆不清。例如:把「派簿」說成「拜簿」;「豆袋」說成「舊改」。有語言問題的學生在課堂活動中,因未能理解教師或同學們的訊息而產生誤會,以致答非所問。而他們在表達想法時,學生亦因組織能力較弱,或缺乏應用所需的詞彙,使表達的訊息令人難以明白。流暢問題是指說話時多次重複某些字或音,將字音無故拉長,說話時的節奏太快或過慢,張開嘴巴卻遲遲說不出話來等,是我們俗稱的口吃。學生在家或校內嬉戲時慣性地大叫大嚷,在長久的情況下使聲帶受損,甚至長出「息肉」,最終引致聲音沙啞,這便是我們所指的聲線問題,這是由於孩子們過度使用或錯誤運用聲帶。除此之外,心智解讀亦是言語治療中重要一環,治療師會就個別學生能力,制訂出有助提升學童理解力的適當指導及訓練,以助他們了解日常生活及學習上該當如何應對。
由 2019/20學年起,教育局推行「加強校本言語治療服務」計劃,學校可透過此計劃聘請校本言語治療師,加強支援有言語障礙或其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針對性介入
言語治療師在校的工作很廣泛,在預防工作方面,言語治療師指導教師如何及早識別懷疑有語障的學生,並與校內教師團隊建立校內轉介機制,並定時檢討。他亦需與教師團隊共同設計適切的教學活動,以發展提升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家長教育方面,言語治療師會根據校本情況,舉行家長講座,提升家長對語障及心智解讀的認識,並增強家長促進孩子言語發展和表達的能力。
在治療工作方面,言語治療師會為懷疑有語障的學生進行評估,有需要時亦會走進班房,觀察學生在課堂的學習表現,以分析他們的問題。接着便會與教師和家長為學生共同訂定治療計劃。在施行期間與教師及家長保持溝通,以便讓他們進一步了解有語障的學生的言語能力、語障特徵、對學習和日常生活的影響等,並定期檢討治療計劃的成效。
Profile
許定國
佛教黃焯菴小學校長。教育碩士(課程與創新教學/資優教育),從事教學二十年,長於推展STEM及資優教育。現任香港課程發展議會委員,曾獲「第九屆香港海華師鐸獎」、「全國青少年科技大賽科技創新教育方案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