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駕車】雪地駕駛「自救」 8個小知識

2022020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移民外國,如選擇加拿大、美國、英國或北歐等地區,很大機會會遇上雪冬。若要雪中駕車,對欠缺經驗的香港移民來說,絕對是莫大考驗,為免出意外甚至搞出人命,大家不如先學懂「雪地駕車」8個小知識:
(1)加強輪胎抓力
由於輪胎橡膠在低溫中,會收縮硬化影響效能,如氣溫降至7度以下便應換上雪地輪胎,以增強抓地力;但若天氣惡劣,更建議為車輪加裝防滑鏈,無論你車子是前驅、後驅還是四驅,都請把4個車輪都裝上,才能確保全車有足夠的指引力和抓地力。
輪胎橡膠在低溫中會收縮硬化,如氣溫7度以下便應換上雪地輪胎。(互聯網)
(2)提防電池耗光
汽車電池在冬天,電力消耗特別快,開車前除要確保電池夠電,偶爾也該開趟長途車,讓電池保持最佳效能;也要隨車帶備俗稱「過江龍」的汽車接電線,即使電力耗光,也至少能跟別車借電。
隨車應帶備「過江龍」汽車接電線,即使電力耗光也能跟別車借電。(互聯網)
(3)清除玻璃積雪
若車子擋風玻璃已積了厚雪,單靠汽車玻璃發熱線,也難快速融雪,故此最好先用膠雪鏟剷走積雪,之後再用除冰劑除掉薄冰,當雪融成水,開水撥便能清理,但切忌在積雪未除時使用水撥,否則水撥很易受損。最好是在車子停泊時使用防雪罩,除雪最快靚正。
若車子擋風玻璃已積了厚雪,應先用膠雪鏟剷走積雪,再用除冰劑除掉薄冰。(互聯網)
(4)給車匙孔解凍
在天氣超冷地區,有時連汽車匙孔也會結冰,車匙也插不進;這時你便要用火機,為車匙加熱並用「熱匙」撻車;如有帶備小吸管,亦可用它吹暖空氣入孔內,或能為匙孔解凍。當然最好方法,是定時給匙孔噴入潤滑液作預防保養。
如車匙插不進結冰的匙孔,便要用火機為車匙加熱,並以「熱匙」撻車。(互聯網)
(5)清除車身積雪
除了擋風玻璃,車燈(包括煞車燈、方向燈等)和車牌的積雪也必須清除,而車身上積雪同樣有清除必要,事關開車途中如積雪跌落路面,或漂到後車擋風玻璃上,便有機會釀成意外,若出事後被告上法庭,未除積雪車主隨時要負上最大刑責,故絕不能掉以輕心。
除了擋風玻璃,車燈(包括煞車燈、方向燈等)和車牌的積雪也必須清除。(互聯網)
(6)預早溫柔煞車
在大雪中開車,必須亮起車燈,給道路使用者容易看到你,能見度若低於100米,更要打開霧燈。而雪中駕車更須慢駛,事關結冰路面的煞車距離會比平日大增10倍,而且煞車、踩油門、鬆油門力度都必須溫柔,否則「踏死」會很易失控打滑,故要時刻跟前車保持安全距離。
雪中駕車更須慢駛,事關結冰路面的煞車距離會比平日大增10倍。(互聯網)
(7)行大路避小路
開車路線盡可能選擇大路,因為主要通道常有剷雪車剷雪,相反小路積雪量,會隨時超出你預期。若行駛中遇上剷雪車(或正在撒溶冰鹽或溶冰劑的車輌),超車時也要特別小心,因為剷雪車兩旁會排出積雪,這或會阻礙你的行車線,切勿強行通過。
若行駛中遇上剷雪車,超車時也要特別小心,切勿強行通過。(互聯網)
(8)預防拋錨準備 
最壞情況,是車子困在雪中「拋錨」,故此開車出門前都要穿上厚大衣,車中也要常備手套、帽子、長筒鞋、保暖氈、手電筒、反光背心等用品,最好備妥雪鏟、舊地氈和沙子(或貓沙),若車輪陷入雪中,你也能剷走車輪積雪,舖墊地氈及沙子能增加車輪摩擦力,或能助你脫困。更重要是帶備充電電池,否則手機無電,便叫天不應了。
最壞情況是車子「拋錨」雪地中,故出門前該穿上厚大衣,車中也要常備手套、帽子、長筒鞋、保暖氈等用品。(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