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國界醫生在港成立30年 辦展覽籲公眾支持人道救援
2024年12月14日 12: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無國界醫生(香港)董事會成員(左起)朱景熙、趙卓邦、李君婷、李威儀、無國界醫生(香港)總幹事霍彥祺(Olivier Franchi)(右二)、副總幹事關敏怡(右一)。(客戶提供)
【特約報道】中環街市《救援在前.30年》四驅車展覽
1994年,無國界醫生在白石、石崗等幾個難民營內向越南船民提供人道救援已一段時間,為更有效應對香港和區內的人道危機,決定在港成立辦事處,其後一直實踐和倡導人道救援,至今已經30年。為了回顧無國界醫生多年來工作,無國界醫生(香港)於11月8日起,一連8日在中環街市舉辦名為《救援在前.30年》的大型展覽,希望透過展覽向大眾展現組織跨越國界、走到危機前線提供醫療人道援助的承諾。
《救援在前.30年》展覽以無國界醫生前線四驅車為主題,回顧無國界醫生(香港)30年來走過的救援之路。在會場的正中央,停泊了一輛模擬在前線救援項目中舉足輕重的越野四驅車,參觀者可近距離觀看其車身及車廂內部設計,了解四驅車如何克服崎嶇的地理環境,深入被危機影響的地區提供援助。
在展覽揭幕當日,已有不少無國界醫生的支持者和公眾到場遊覽,他們直言希望觀看救援四驅車的「真身」和內部設計,而車廂內可放置的不同醫療器材,如自動心臟除顫器、擔架床等,亦令到訪人士眼界大開。
會場另設即影即有攝影區,予到訪者與救援四驅車合照留念。有到訪者表示,展覽加深了他對無國界醫生救援工作的了解,亦有機會目睹在香港並不常見的救援四驅車,形容車輛「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同時向在世界各地乘坐四驅車或以其他方式前往偏遠地區工作的救援人員致敬。
會場設遙控四驅車體驗區 小朋友化身救援司機
除了近距離觀看四驅車,會場亦特設模型車越野賽道,讓參觀者透過遙控模型越野四驅車,感受無國界醫生救援人員駕駛越野四驅車時面對的挑戰。
活動吸引了不少大小朋友一起參與,參加者在完成指定遙控車任務後,更可即場獲得限定小禮物。現場有小朋友表示,即使是遙控車遊戲,仍令他感受到無國界醫生救援人員的工作殊不簡單。他希望長大後能夠加入無國界醫生,幫助有需要的人。
無國界醫生(香港)副總幹事關敏怡在展覽中表示,無國界醫生能夠在香港「救援在前」30年,全賴各界和大眾的捐助和支持。她呼籲香港市民持續關注全球人道危機,並說:「希望大家繼續支持無國界醫生,讓組織繼續支援全球各地有需要的人。」
越野四驅車救援小故事
對無國界醫生救援人員而言,越野四驅車除了是一個交通載具,同時是救援的標誌、也象徵組織的一份歸屬感。兩位自香港的救援人員,均在前線項目的救援行動中,體驗到越野四驅車的可靠,讓我們一起細閱他們的故事:
機電工程師劉曉靜(Lucy)
Lucy在2013年以後勤人員的身分,參與利比里亞救援任務。由於外展項目位處偏遠的邊境地區,她由城市出發前往項目地點,需要超過8小時的車程。她見識過大馬力的越野四驅車在崎嶇山路上如履平地、拯救其他汽車出困境的「威水史」,不過亦曾有「跌落坑」的慘痛經歷……
Lucy解釋,維修越野四驅車是司機每天的責任,單是確保水潑位置有儲存足夠清水,以洗淨擋風玻璃等微細事項,都必須萬無一失,以策駕駛安全。在智能手機未算非常普及的年代,Lucy表示,車內設置的無線電設備,既可以協助定位,亦可以與其他前線人員「吹水」解悶。
工程人員李耀康(Albert)
擁有工程背景的Albert,憶述9年前在南蘇丹的一段接生經驗:當時一名臨盤在即的孕婦,在晚上宵禁前走到診所。Albert與團隊立即以越野四驅車將孕婦送抵醫院,最終母子平安。
曾有一次,Albert在暴雨成災的情況下,越野四驅車仍可以在水深比駕駛座椅還要高的泥濘路面行走。對Albert而言,越野四驅車正正象徵無國界醫生的精神:靈巧多變,同時亦夠「硬淨」,大多數情況下,車輛均可安全地將救援人員送到偏遠角落,亦可以隨時搖身一變成為流動診所。
Albert說,在救援項目中,很多時都會身處一片荒蕪的野外,晚上爬上車頂就可觀賞星空,相當漂亮。
無國界醫生(香港)30年發展史
無國界醫生的香港辦事處在1994年成立時,僅聘有3名員工,捐款人亦少於100人。由於資金有限,組織當年僅可租用幼兒園舊址作辦公室。不過,組織團隊對國際人道救援的熱誠不褪,30年來不斷在香港及亞洲區內進行倡議工作,及招募救援人員。組織在2023年度中,直接撥款支援約40個國家或地區的救援項目,亦派出134救援人員人次,前往各地協助救援項目。
此外,無國界醫生(香港)在過去30年間,亦曾就本港眾多醫療人道危機的應對作出貢獻,包括1990年代的在港越南難民危機、2003年香港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疫情,以及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等。組織將會在未來堅定地實踐醫療使命,確保前線人員在緊急情況下,仍能恪守宗旨,提供獨立、中立、不偏不倚的護理。
無國界醫生救援四驅車小檔案
•呎吋(長x闊x高)4.72 x 1.77 x 1.955米
•可負載800公斤
•6+4座位設計:駕駛空間設有兩排向前的三座位(連司機位);車尾左右可各坐兩人
•5門設計,強化車頂連行李架,並設置前後拖鈎,可以拖拉方式協助被困泥沼的車輛。
•配置無線電通訊
•外置通氣管:在泥沙地帶或涉水行駛時,讓汽車在更高的位置「換氣」,避免對引擎造成傷害
•四輪獨立運行,令車輛在惡劣路面上有更好可操控性;配備四款輪胎適合用於沙地、泥地、公路與高負荷情況
•5波手動波箱
•平均每100公里消耗12公升燃油
•四驅車可配搭帆布帳篷,變成為流動診所,為地理位置難以觸及的社群提供基本門診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