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1/4
大眾常用身體質量指數(BMI)來界定體重是否符合標準,即是以體重÷身高平方,不過單靠此或無法完整反映實際的肥瘦狀況,例如肌肉量高的人會判斷為過重,而BMI未超標的人,卻有機會隱藏着過高體脂。因此國際權威期刊《Lancet》日前發表最新研究,顯示BMI並非作為肥胖的單一依據,應結合腰圍等其他測量方法。
研究報告指出,單靠BMI作為肥胖與否的依據,容易令體質高、BMI正常範圍的人忽略其健康問題,並提出2種新的診斷類別,分別為「臨床肥胖」和「臨床前肥胖」。臨床肥胖人士是指體重屬於BMI正常範圍內,但體脂過高,並誘發出身體併發症如代謝異常、關節負荷過重、心臟病等健康問題,這類人可透過控制飲食、運動和藥物治療。至於臨床前肥胖人士,即指體脂超標,但未有明顯的健康問題,惟長遠而言會增加換上心血管疾病等風險,需要接受檢測身體出現異常時能及早介入治療。
另外,除了BMI之外,還需要測量體脂、腰圍和要團比,綜合多個數據以判斷屬於臨床肥胖,還是臨床前肥胖。首先是腰圍尺寸,男士大於90厘米、女士大於80厘米,代表內臟脂肪過多;腰臀比可透過腰圍÷臀圍計算,男士超過0.9、女士超過0.85,則會增加肥胖等慢性病風險;最後體脂方面,男士大於26%、女士大於30%,也已經屬於肥胖的根據。因此,肥胖不但影響身形體態,更往往和健康有緊密關係。

常用的BMI數據單一,會令肌肉量高、體脂正常的人士顯示為體重超標。(互聯網)

即使是處於BMI正常範圍以內,但隱藏過量脂肪的話,已屬於患上肥胖症。(互聯網)

最新針對肥胖概念的醫學研究日前出爐,簡單而言,除了靠BMI之外,還需要綜合體脂、器官機能、身體脂肪比例等數據。(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