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買保險7大謎思

2016052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好多香港人都有買保險,但其實未必了解保險制度的運作,甚至不清楚所購保險的保障成分。小記列舉了7大保險謎思,並請來保險專家康宏理財服務聯席董事胡彥希(Daric),及六福金融財富管理總經理施維(Eric)解答,讀者買保險前不妨睇睇:
1.同年齡、同背景,保費是否一樣?
愈年輕投保,保費愈便宜大家都知道,但假設兩個人性別、年齡、工作,以及所投保的保險產品都完全一樣,保費又是否完全相同?Daric表示,一般而言保費完全相同,但最終或者因個人及家庭病歷,以及是否吸煙者等而有所出入。
2.如隱瞞病歷會怎樣?
如隱瞞病歷,一旦需要理賠會出現爭議。Daric表示,一般而言該投保人不會獲得保險賠償;如提出理賠前保險公司已發現投保人隱瞞病歷,多會選擇退回已交保費,並不受理相關申請。
3.年繳保費為何比月繳便宜?每月應供款幾多錢?
講到交錢,首先要認識交錢模式。保險繳費大致分三類:躉繳、年繳及月繳。當中躉繳是一次性付清,至於年繳保費有時較月供便宜,Daric解釋,因保險公司收取大額保費後可便利投資,因此一般給予約4%至8%的年繳保費折扣。
不過對於手頭資金一般不怎麼「鬆動」的市民而言,Daric認為,躉繳及年繳保費的負擔相對較重,建議選擇月繳;而保險的每月供款佔每月總收入的10-15%為佳,以確保有足夠的資金流動性應付其他日常生活所需。
4.非保證紅利調整法?
分紅類保險廣受投保人歡迎,因可在日後分得保險公司的投資利益分紅。但涉及投資,回報自然是浮動的,舉例分紅壽險便設有保證及非保證回報,當中保證回報一般要20年才「回本」,但非保證回報則最快在6至7年便可「回本」。
但Daric提醒,非保證的紅利每年都會按市況調整,投保時列出的非保證紅利不代表翌年目標,若市況差更會逐年下調,因此投保人要有心理準備。
5.何時退保好?需要錢用保單貸款好不好?
投保後發現不合適想退保必須要想清楚,因一般長期保單在前期階段(首三年)現金價值(投保人可以取回的金額)極低,部分甚至「0」,提早退保或損失不少。
若「手緊」想借錢,投資者雖可抵押保單予保險公司獲得資金,但Daric建議宜採用其他貸款方法。他解釋,一般保單貸款利息約6厘至7厘,投保人可抵押其現金價值的7至9成,但同時需繼續供保單及繳付貸息,可謂雙重壓力,反而銀行的貸息更低。
6.第一份保險應該買什麼?
保險一般分為四大支柱:壽險、醫療險、危疾險及意外險。Daric表示,若家庭負擔相對不太重,一般可按「3:3:3:1」比例投保四大支柱,當中包括手術及住院現金保障的醫療險相對較重要;但他提醒,四大支柱的實際投保比例端視乎個別需要。
7.香港保險有什麼貨幣選擇?
絕大部分香港保險以港元及美元計價,外幣選擇則包括歐元、澳元及英鎊,大部分都屬於投資相連壽險(投連險),部分也提供普通壽險外幣保單。外幣保單的吸引力在於貨幣升值,若該貨幣升值,意味分紅或應獲的保障價值會有所增加;但代價是繳交的保費也會隨之「升值」。
不過Eric認為,外幣升跌勢頭轉換急劇,而美元與港元掛鉤,相對而言匯率較穩定,「如所選擇的外幣每年有2%或3%升跌,假設保單回報平手,最終的得益都可能會被蠶食」。他指出,以外幣繳交保費存匯兌風險,保障賠償額或因應貨幣走勢而有所出入,市民宜選擇港元及美元計價的保單。
─ ─ ─ ─ ─ ─ ─ ─ ─ ─ ─ ─
「東網Money18」fb專頁:有討論、有分析,齊來FUN享,贏盡●你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