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修App「師傅到」及「Call師傅」滿肚密圈

2016071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現今是應用程式(APP)時代,日常生活中連通渠換鎖都一App搞掂。兩大家居維修App「師傅到」及「Call師傅」逐步上軌道,除了銀彈政策谷名氣外,更是滿肚密圈為求在業內突圍而出。
大家可能對「師傅到」及「Call師傅」不甚了解,但相信都有用過「Uber」及「GoGoVan」的服務。業界形容「師傅到」及「Call師傅」為「維修界Uber」,賣點都是以簡易設計為主,用家只需在App選擇所需服務及輸入簡單資料,系統便可配對合適師傅,而且對用家來說上述服務是免費的。
「師傅到」於成立初期便獲思城(01486)收購,創辦人之一楊駿釗表示,「市面上同業多數行緊B2C(企業對消費者)的模式,我們近幾個月開拓了B2B(企業對企業)的業務,加上思城本身是從事建築設計業務,可算是『師傅到』的後盾,這正正就是我們的優勢,亦可與業內對手作區分」。
楊駿釗補充,「師傅到」以B2C模式開始營運了7個月,亦將推出新版本,屆時提供的服務由目前的8個增至近20個,計劃於年底向會員收取月費數百元;至於公司積極開拓的B2B業務剛開展約3個月,商戶包括品牌商、餐廳及連鎖店等,該業務的收費模式則是公司與商戶達成協議,再與師傅進行分成。
他透露,「依家香港經濟差,大家都想搵最平最方便的服務,所以對公司發展帶來新機會,6月份公司錄得訂單額達100萬元」。
他強調,未來公司會以B2C及B2B兩條腿走路,計劃於下半年加大廣告宣傳,涉及幾十萬元。又透露,現時「師傅到」有1,000個註冊會員,當中一半為活躍會員,目標2016年底可達收支平衡;有機會引入策略投資者,目前處洽談階段,今年內會有公布。
另由一班I.T人創辦的「CALL師傅」,背後並無財團撐腰,僅憑著一股創業的拼勁。「Call師傅」創辦人之一許建宏透露,「整個App的開發費用為120至130萬元,今年4、5月份已達收支平衡,的確比我們預期早」。他預計,明年會有盈利,更預期2至3年時間可以回本。「CALL師傅」於6月份單量為2,000張,最高一日單量達100張,每月單量升幅為10%至20%。
「現時最大任務是增加市場認知,所以公司將每個月賺下的錢投放於廣告上,但依家新會員增速理想,我們亦不急於做到好大,希望先將個平台處理得更好,因此公司於7月份會推出新功能『商品街』,為一個電子目錄,向用戶介紹維修所需的產品」。
許建宏又指,由去年9至10月開始進行收費,月費約500至600元,現時有2,300個註冊會員,當中1,000個為活躍會員。至於會否將「CALL師傅」出售,他不諱言如果價錢合理,加上符合公司理念,會考慮作出售,但傾向以入股形式。
--------------------
主動出擊型公司
轉主板上市近1年,頭炮作品便是「師傅到」。思城(01486)行政總裁符展成形容,公司為主動出擊型,更稱今年內仍會有收購會公布。
符展成解釋,小型工程維修的發展前景大,尤其是如香港等城市更新的潛力大;本身思城是建築設計業務,可延伸至售後服務,與「師傅到」起協同作用。符認為,「思城以逾2,000萬元收購,目標『師傅到』的市值升至「9、10位數(即是億元計)」。
除了收購「師傅到」外,符展成透露,目前公司有幾單收購處洽談中,包括裝飾公司、環保公司及舊城改造業務等,料今年內會有公布,他更形容「我們是一間主動出擊型上市公司,希望透過收購將業務變得多元化」。
--------------------
小知識
隨著維修App的盛行,市場開始關注到於工程期間一旦出現意外,包括師傅本人或第三者也好,究竟責任誰屬?國際專業保險諮詢協會會長羅少雄表示,牽涉到家居小型工程,責任便歸屬於業主或租戶一方,所以業主或租戶進行較大型內部裝修時,可以要求維修師傅出示第三者保險的證明,又或是自行購買短期相關保險;若是涉及較小型的家居維修,一般家居保險亦可覆蓋。
羅少雄提及,使用維修App的用家需要小心,尤其是那些自由職業型的維修師傅,需確保其個人有保險保障,否則用戶有機會要承擔責任。
─ ─ ─ ─ ─ ─ ─
「致富智庫」領悟理財/職場智慧,一Click改變一世
「東網Money18」fb專頁:有討論、8217有分析,齊來FUN享,贏盡●你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