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都有得保?險企保障範圍擬擴至精神健康

香港時間
2018年10月18日(四) 09: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1/3
香港不少打工仔深受精神健康問題困擾,惟目前大多保險產品,未將精神健康相關疾病納入保障範圍。有專家認為明年自願醫保出台後,料可覆蓋市場上的保障空隙,勢影響每年逾百億元保費的醫保市場,成為擴大保障範圍的契機。
精神病屬於香港常見疾病之一,不過,精神健康相關的保險產品,在市場上並不普遍,例如神經失常、抑鬱失眠、焦慮症多被列為「不保事項」,造成市場上保障空隙。
財務及職業諮詢機構美世健康福利及強積金業務部總經理王玉麟解釋,有別於美國及英國,香港未有法例禁止保險公司將精神病列為「不保事項」,加上保險公司不希望出現「逆向選擇」的個案,因此一直缺乏推出精神病相關保險的誘因。
所謂「逆向選擇」,可理解為患上精神病可能性較高的人,如家族成員擁有精神病病例,或曾患上精神病才有較大誘因投保,令保險公司難以管理風險。
王玉麟指出,明年出台的自願醫保,其標準計劃的「十項最低要求」清楚列明,保險公司必須承保精神科住院的費用,料屆時可填補保險公司拒保精神病的保障空隙。他認為,隨着更多人投保覆蓋精神病的醫療保險,壯大相關產品規模,有助解決「逆向選擇」問題。
根據政府近月研究文件顯示,2016年的個人醫保保費總額高達103億元,10年間急升近兩倍,平均每名港人的保費開支達4,365元,至於團體醫療保費總額亦達88億元,10年增達1.6倍。由於自願醫保推出後,市場上其他醫保投保人,均有權選擇轉用自願醫保計劃,意味市場上的醫保產品,有跟隨擴大保障範圍的誘因。
值得注意是,若不附加任何額外保障,醫療保險主要保障入院費用。香港執業精神醫生協會主席林智良指,大部分精神病患者因害怕負面標籤,甚少向專科醫生求醫。而且專科醫生診斷及治療過程,亦集中門診服務,住院診斷只佔少數。
這意味受保人需購買額外附加保障,才會獲得門診服務賠償保障。林智良指,近年病人透過保險分擔精神病門診費用,比率約為「十單有一單」。他補充,通常「最大、最貴」的高端醫保計劃,才涵蓋精神病門診服務。王玉麟則指,現時公司團體醫保普遍不會提供精神病相關保障,除非僱主特別要求。
事實上,現時只有極少數公立醫院提供精神病病房,私立醫院僅提供專科形式的門診服務。林智良指,政府推動令保險公司有更大誘因,推出覆蓋精神病科門診服務的保險產品。
目前市面上保險公司推出針對精神健康的保險計劃包括醫療及危疾保險,但兩者在投保、索償等性質均有分別,有專家指,未來將主要以醫療保險形式覆蓋精神病範疇保障。
保險比較平台10Life精算師倫凱恩指,醫療保險主要保障入院的醫療開支,賠償時需向保險公司遞交多種證明,賠償方式為「實報實銷」;危疾保險則需受保人符合保單中「疾病」的定義,賠償方式為一筆過。
簡單而言,若有人患上重度抑鬱症,其購買的醫療保險可賠償其住院或進行手術費用。另方面,在符合保單上「重度抑鬱症」定義的前提下,危疾保險將會賠出一筆過賠償,令受保人在診病時期,其生活費有所保證。
財務及職業諮詢機構美世健康福利及強積金業務部總經理王玉麟表示,一般而言,市民應撥出收入的一至兩成購買醫療保險。而相對於危疾保險,他指,將來包括精神病保障的醫療保險將會成為主流,而經濟能力較高的市民可考慮再購買附加保障(Top-up),進一步擴大保障範圍。
------
《骰寶坊》誠邀各地【賭王】【賭后】挑戰神人境界,每日更有百萬籌碼等你領取!立即免費下載,體驗《骰寶坊》最真實、刺激的多人在線骰寶遊戲!
遊戲下載:
想睇更多一、二手樓精彩故事,即click以下連結:
新盤置啱睇
二手置啱Fe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