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峰理財:孖展炒股需注意風險

香港時間
2019年02月17日(日) 09:3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御峰理財研究部在東方產經「專家點評」專欄表示,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作者指某房託股表現亮麗,稱股民若果一早跑到證券做孖展,槓大3至4倍本金買貨,現時不只享受槓桿的樂趣,回報更勝樓市。誠然,以上說法只是選擇性地談到回報最佳的情景,忽略風險管理部分。
股價走勢,離不開六種形式:大升、大跌、小升、小跌、大幅上落、窄幅上落。孖展炒股由於要支付利息,故長揸不放卻遇上小升,反而有偷雞唔到蝕渣米的機會。因此,最理想的情況當是大升,如上文的房託股,但股市世界豈能盡如人意?舉例說,有股民用20萬元本金,再借入80萬元買入股票。假設股價100元,買入1萬股。當股票下跌兩成至80元的時候,本金已完全被蒸發。跌穿80元,則進一步輸凸。
當股價逆轉,而客戶未能維持最低孖展借貸比率要求,券商便會向客戶追加保證金,即俗稱的「call孖展」。若客戶無法及時補倉,券商便會強行斬倉。再者,孖展炒股除了有股價下跌的風險外,亦有機會遇上股票停牌。值得留意的是,券商處理停牌股票標準不一。有些會立即將股票價值歸零,客戶須馬上償還孖展貸款;另一些會視乎停牌原因而個別處理,客戶雖然不需即時還款,但仍需支付停牌期間的孖展利息。
巴菲特說:「時間是你的朋友,衝動是你的敵人。利用複利,不要被市場迷惑。」歸根究柢,利用孖展炒股,顯然出自搵快錢心態,因而罔顧風險。沒有投資經驗的讀者,與其購買單一個股,不如月供股票基金(一籃子股票),後者有助分散非市場風險。
就港股而言,市面上有被動型的指數基金,也有主動型的港股基金。主動型有不同的投資目標,滿足各種投資需要。若單論回報,某些主動型基金更跑贏被動型的指數基金,而且入場費也比被動型的指數基金還要低,讀者不妨多加留意。
─ ─ ─ ─ ─ ─
「東網Money18」全新功能「貼市貼士」,助你掌握投資先機
「互聯餘額」數據,助你掌握北水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