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10大驚奇:印度神童預言股災!時間係呢日...
2021070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2021年轉眼間已到了下半年,回看開年首周提及美國因「派錢」效應,或許到了4月才是冧市之時!然而,直到如今,股市依然穩陣,怎看也沒有股災即將來臨迹象,本周又有甚麼信號?
【1、《富爸爸》作者重申:終極大冧市快到 過程很可能十分漫長】
知名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伯特清崎(Robert Kiyosaki)周一(6月28日)在社交媒體再次警告,世界歷史上最大的崩盤即將來臨,投資者要快在「價崩」前做準備,並預料下次崩盤將可能會是一場漫長的冧市。
他指出,投資者最佳的準備就是在冧市前,好消息是「致富的最佳時機」就在崩盤期間;壞消息是下次崩盤可能很漫長。
他建議在冧市即將來臨前,盡可能買更多黃金、白銀和虛擬貨幣「一哥」比特幣。
【2、華爾街老兵:美股最遲8月見頂 然後插水式暴冧80%】
除了《富爸爸》作者再度響警外,擁有48年觀市經驗的Contrarian Macro Advisors首席宏觀策略師David Hunter也警告,通脹將較預期持續更久,導致美國聯儲局被迫緊縮貨幣政策,使美股在今年底前暴跌65到80%。
他預測,標指將在7月或8月觸頂,然後再有一波挑戰新高的升浪,形成「雙頂」,秋季臨近時,標指就會從4,500點的高峰附近開始暴跌,最終跌幅介乎65至80%,催化劑是通脹,因聯儲局低估了程度及持續度,財政支出加大及印鈔讓通脹更嚴重。
他警告:「當我們可以像喝醉的水手那樣花錢、且不用承擔任何後果,正是讓市場走向災難的象徵。」
【3、印度神童今次預言股災!時間就係呢日之後...】
印度神童阿南德(Abhigya Anand)因其預言前衛而備受世界注視,尤其在6月直接點名數個國家疫情惡化,即使打疫苗也不見得能改善,結果言中。
由於其預言準確,目前其一言一行也受關注,今次論及金融市場。他指出,除了6月20之外,2021年7月開始,全球會短暫回穩,不過到「9月11日」又會急轉直下,屆時影響全球疫情、經濟和股市;到了「11月21日」後雖然狀況會好轉,但全球對於疫苗仍相當憂慮、敏感,因此「經濟有泡沫化的危機」。
他更預言,2022年5月可能會有新爆發的疫情或疾病,但疫苗沒有多大用處;整體疫情要等到2023年4月後才會暫時好轉。然而,他呼籲大家不用太過擔心,只要相信上帝、加強免疫力和健康的生活,就是擊敗疫情最好的武器。
【4、美重量級人物警告:通脹絕非暫時性】
美國聯儲局多次重申通脹只是暫時現象,但安聯首席經濟顧問埃利安警告,聯儲局官員低估了通脹程度,恐使美國經濟再度陷入衰退。
埃利安直言愈來愈多證據表明聯儲局是錯的,他對通脹感到憂心,又指每天都能看到通脹不是暫時的,擔心當局腳步落後,最終不得不拚命追趕世界的步伐。若然聯儲局真的陷入這種處境,可能被迫提前加息或收緊貨幣政策,這通常會讓經濟最終陷入衰退,「因為你必須猛踩煞車,而不是慢慢把腳從油門上移開」,這正是預計會發生的事情。
最新數據顯示,美國5月核心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按年升3.4%,創下1992年4月以來最大升幅;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生產物價指數(PPI)分別按年升5%及6.6%,升幅都遠高於金融危機爆發之前。
美國前財政部長魯賓(Robert Rubin)也警告,美國面臨通脹居高不下的重大風險,作為投資者和決策者,他會保持謹慎。
【5、華爾街老手:股市下半年調整 比特幣恐重挫60%】
面對通脹勢惡化,有分析師就指出,當全球收緊寬鬆貨幣政策,將造成美股出現回調10%,比特幣更恐重挫60%,由3.4萬美元摔至1.2萬美元。
華爾街著名分析員、投資銀行Stifel股票交易部門分析師Barry Bannister與Thomas R. Carroll說:「從現在到10月底,標指可能會出現高達10%的回調,跌至3,800點左右,而比特幣則可能從目前的3.4萬美元左右,跌至1.2萬美元。」
兩人也提到,金融市場將在下半年出現修正。Bannister提到,食品、公共事業、家居服務及電信服務等值得關注,但要避免容易受通脹影響的銀行、半導體、保險及房地產等產業的股票。
【6、世紀金融戰!日本:若中國推央行數碼貨幣 美日不能忽視】
日本金融廳前長官遠藤俊英周二(29日)表示,如果中國推出央行數碼貨幣(CBDC),對其他國家而言將是個難以忽視的舉措。
縱使美國聯儲局官員周一(28日)對發行CBDC的必要性表示強烈懷疑,但遠藤俊英認為,若身為世界第2大經濟體的中國引入CBDC,聯儲局的這種謹慎態度可能會改變。
他指出,若推出CBDC,中國將擁有強大的社會基礎設施,這對其他國家而言將是個難以忽視的舉措,「日本和其他發達國家將面臨以多快速度跟進的棘手問題」。
然而,美國的態度並不急。美國聯儲局副主席Randal Quarles表示,任何創建數碼美元的提案都必須清除「高門檻」,確保潛在的好處將超過風險。在大眾被新鮮感衝擊前,當局必須對央行數碼貨幣的承諾進行仔細地分析。
他指出,美元目前已經「高度數碼化」,對於央行發行的數碼貨幣是否能有效改善金融包容性或降低金融成本持懷疑態度。一些問題可能可以透過其他方法更妥善的解決。
里奇蒙聯儲銀行行長Thomas Barkin也表達了類似的懷疑。他表示,現在美國已有一種數碼貨幣,叫做美元,許多交易已透過Venmo和網上帳單等虛擬支付服務完成,要推動數碼美元前,應該要清楚我們想要的是甚麼。
【7、中國農民工逆向移民將加速 貧富差距加劇】
由於人口老化、生活成本過高和直播電商等因素,導致中國大量農民工正在返回家鄉,造成過去多年努力所開發的大城市正「逆向流動」。
數據顯示,去年疫情爆發後,好幾百萬的中國工人沒有回到大城市工作。截至今年3月底,農民工較2019年同期減少246萬人。
專家指出,2020年為首次出現上述下降情況。未來幾年,城市轉往農村的逆向移民將加速,原因是基層工人買不起城市的住宅,也得不到城市的醫療保健,以及一個更重要的因素是人口老化,過去12年,50歲以上農工的數量多了1倍,達到26%。與其前往北京或上海等中國的大城市,更多的農工認為離家近的地區比較好。
事實上,許多農民只能在工廠打工或是送快遞,工作條件非常苛刻,且因中國城市有特別嚴格的戶籍制度,讓農工難以得到醫療保健和教育,根本買不起房產。對大多數教育程度較低的工人而言,搬回小城市或農村能大大降低生活成本。然而,工資相對較低會導致中國貧富差距日益加劇。
有報告指出,自疫情以來,低端勞動力的失業率和求職率同時上升,反映僱主與工人之間脫節。
【8、華爾街頂尖策略師:美股大冧導火線恐是聯儲局?】
外媒報道,在標指創新高之際,「華爾街頂尖策略師」David Roche發出警告稱,在可能出現貨幣緊縮及Delta變種病毒引發新一波疫情之下,投資者要警惕泡沫爆裂。
Roche指出,目前美股估值存在泡沫,雖然很難判斷甚麼事情會令泡沫爆破,惟其認為,最有可能的催化劑是美國聯儲局被迫停止發出樂觀信息,開始討論停止更多的貨幣刺激及結束為預算赤字融資。
而持續擴散的Delta病毒,Roche認為不太可能成為引爆美股的導火線,暫時不會對消費者支出造成影響。聯儲局官員在本月的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上不斷對通脹危機作出回應,稱他們重新考慮了加息的時機及速度,並開始討論何時縮減資產購買規模。
埃利安警告,聯儲局官員低估通脹的程度,可能使美國陷入另一場衰退。如果聯儲局最終不得不追趕通脹,情況將非常難受。屆時或許不得不更早地加息,或引發經濟衰退。
美國銀行的觀點更為激進。該行全球研究部門首席投資策略師Michael Hartnett認為,這次通脹絕對不是暫時性,或持續長達4年。隨着美國疫苗的推廣、疫情的控制和社會經濟秩序普遍恢復,而在貨幣和數萬億美元的財政刺激下,貨幣流通速度也在上升,將令美國經濟加速復甦,甚至恢復過熱。
【9、股神巴菲特警告:疫情為禍還沒到盡頭 全球的最大教訓是...】
股神巴菲特接受外媒訪問時表示,疫情對小企業造成了不成比例的影響,而新冠肺炎的不可預測性還遠未結束,並指全球自疫情的最大教訓是準備不足。
他指出,疫情大流行下經濟影響極不均衡,儘管成千上萬甚至上百萬的小企業受到嚴重傷害,絕大多數大型公司都表現良好。巴菲特的「黃金搭檔」芒格補充,對於一些類似汽車經銷商的企業來說,疫情卻帶來了暴利。芒格續稱,由於疫情導致工廠關閉和全球半導體短缺,帶動汽車製造商和經銷商獲得更大的利潤。
對於這場史無前例疫情的反思,他認為從中得到最大的教訓是,這個世界面對注定將會發生的緊急情況時的準備是多麼不足。他了解到,人們並不像他們自以為知道的那麼多,但人們學到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大流行注定會發生,而這個糟糕的程度根本不是你能夠想到的,「社會很難為那些遙遠但可能發生的事情做準備」。
他舉列,人們知道會有另一場大流行,知道有核威脅、化學威脅、生物威脅,現在還有網絡威脅,每一個都有可怕的可能性。雖然人們對這些做了一些防範,但似乎不是社會特別有能力完全應對的。美國的網絡攻擊頻頻發生,阻礙了當地的物流和服務,今年5月美國最大的燃油輸油管線Colonial Pipeline就遭「惡意勒贖病毒」癱瘓。
巴菲特說:「芒格和我在很多方面都非常幸運,最幸運的是能在這個時間和地點出現。我們要怎麼做才能讓50年、100年、200年後的人類,享受到原本可以享受到的難以置信的美好生活,同時又不把它搞砸?」
【10、繼巴菲特指標響警 再有美股大冧預兆...】
外媒報道,經常被援引作為衡量股票估值的「巴菲特指標」(股市總市值/GDP),早前已發出跌市信號,而另一項經常遭忽視的席勒「Shiller P/E Ratio」,近日也暗示股災迫在眉睫。
研究機構SunDial Capital Research策略師指出,Shiller P/E Ratio目前處於38倍水平,接近2000年網絡泡沫前的峰值(44倍)。該指標是由著名耶魯大學教授席勒(Robert Shiller)創建,被認為是比傳統本益比更好的衡量工具,因為它會根據通脹進行調整。
當席勒本益比持續超過25倍時,將是市場大幅回調預警。如2000年網絡泡沫時,該指標高達44倍,道指隨後暴跌39%;2008年金融危機時,該指標接近30倍,道指其後暴跌54%。
惟SunDial團隊也指,並無任何股市指標是絕對精準的,「股市估值過高並不代表投資者需要立即採取激烈行動,因現實是股市已被高估多年。」SunDial補充,該指標的高倍數並非「行動呼籲」,而是警示要「密切關注」。換句話說,並非一定要因而賣掉所有股票換取現金。
至於被稱為「巴菲特指標」的Wilshire 5000 Total Market Index,每天持續創新高,在美國的巴菲特指標目前約204.4%,遠高於科網泡沫前的1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