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智庫:保險陷阱點樣避?解構10大迷思助你成為至醒投保人

2021092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香港醫療費用高,加上各自的理財需要,時下很多人都有投保習慣,但保險公司產品林林種種,條款亦複雜難明,如果未做足功課,很容易墮入保險陷阱。事實上,很多投保人都不太清楚保險的性質及風險,結果買錯保險,除了得不到預期的保障外,更招至金錢損失。以下就為大家總結了10個買保險常見的疑難。
【Q1:保障額度是否符合自身需求?】
保險最大的功能是獲取保障,但很多人在意外或疾病發生後,申請索償時才發現理賠金不如預期,甚至自己以為應該要賠的項目,卻不在給付項目之中。
一般醫保計劃都會列明一些不保事項,例如先天性疾病、投保前已有病症等,保險公司不會就這些醫療狀況而引起的開支作出賠償。然而,保單有分為意外險、醫療險、危疾險等,五花八門,而保單條款又有如天書一般,令人眼花撩亂,到底怎樣會理賠、賠多少,是最令人煩惱的事情。所以投保前一定要記得問清楚保險經紀,並依據自己的情況買入最適合保單規劃。
投保人應考慮自己的保障需要,並仔細研究不同醫保計劃的內容及保障,以選擇最合適的計劃。假如投保人已有團體醫保,購買個人醫保時,亦可考慮如何善用團體醫保提供的基本保障額,再配合有自付額選項的個人醫保計劃,以較低的保費換取更大保障。
【Q2:保費應該佔每年收入多少?】
到底花多少錢來規劃保險最恰當?其實應該要思考意外發生時,多少的保障可以彌補自己因為無法工作而導致收入損失,最常見的是以收入十分之一為保險費規劃,也就是所謂的「雙十定律」,保額不超過收入的10倍及總保費支出佔年收入10%,當然實際狀況還是要按每人的經濟或家庭狀況而定,重點是不對生活造成過重的負擔。
投保前要考慮自己的保障需要及投保目的,亦要評估個人財務狀況及供款能力,不要純粹因優惠而輕率投保。譬如有意購買定期人壽保險,可善用網上資源及工具,如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旗下「錢家有道」網站上的人壽保額計數機,以協助了解及評估個人需要,並計算能負擔的保額。在決定投保前,自行評估承受能力,考慮能否應付保費及有否預備足夠流動資金應急。
【Q3:投保後是否立即受保?】
為減低投保人帶病投保的風險,大部分醫療保單都會設立「等候期」條款,意思是受保人在保單生效後的指定時間內,所診斷出的疾病或出現的病徵都不會獲得保障。
「等候期」的長短會因保單或特定疾病及醫療情況而異,大部分保單的「等候期」為保單生效起計30日。部分保單針對個別疾病,如婦科疾病等,「等候期」或延長至6個月到一年不等。不過,「等候期」一般不適用於因意外受傷入院導致的索償,即受保人於期內因意外引致的醫療費用,仍可獲得賠償。此外,投保人打算轉換保單時,應注意「等候期」會由新保單生效日起重新計算,有機會影響醫療保障,因此應小心考慮才決定是否需要取消現有保單。
【Q4:買多幾份保單更安全?】
醫療保險大多以「實報實銷」的方式向受保人作出賠償,受保人最多只可以索賠整個住院開支,而且保險計劃內的每個項目也設有賠償上限。換言之,即使持有數份醫保,最終可獲的賠償也有上限,而且也不可能獲得高於總開支的賠償,故投保人必須充分了解保單內「其他保險」的條款。
再者,保單數目愈多,需要繳付的保費便愈多。因此,投保前應先了解自己的實際需要,參考不同醫療機構公布的參考價目表,並衡量自己的供款能力,再選擇賠償額及其他保障條款都符合自己需要的醫保計劃。
若想求安心買多幾份保單,不如選擇性質不同的保險,如危疾會為患上指定疾病的受保人提供一筆過的現金賠償,有別於醫療保險的主要以「實報實銷」的方式賠償醫療開支,受保人可靈活配搭兩種保險產品,另又可考慮住院現金等幫補患病期間的生活開支。
【Q5:「全保型保單」真的適合我嗎?】
很多人對「全保型保單」這個名字很陌生,其實可以把它想像成一份「保險懶人包」,標榜保費低、可靈活搭配保障項目等特色,針對初入職場、剛剛結婚或是想保障子女等不同人生階段所需要的保障,由保險公司協助,配搭性價比較高的保險商品組合。
雖然可以說是一份不錯的規劃,通常適合第一次買保險的人「先求有再求好」,輕鬆享有全方位保障,但是因為非客製化,所以更加需要定期檢視保單來調整。
【Q6:我是否可以透過保險增大投資回報嗎?】
保險與投資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有許多產品會把兩者結合,但千萬別把它們混為一談,有些人認為買了保險,未來若沒有發生意外,等同浪費保費,因此偏好還本型或投資型保單,如儲蓄保,甚至為了追求高回報,保單愈買愈多,卻忽略了最基本的保障。
投資型保單一般強調的是報酬而非分散風險,而且涉及投資項目,整體手續費高,而且保費高、保障低,所以購買前必須先釐清這筆資金的用途,是買保障還是拿來投資為主。
【Q7:跟風投保實無死?】
像買股票一樣,很多人連買保險也一窩蜂跟着買,譬如朋友之間口耳相傳一份儲蓄保不錯,聽完之後就跟風買了一份,事後才發覺不適合自己,又或者當急需現金周轉,即使完成供款,亦至少待保單期結束才可取回本金及利息,斷供又會損失本金,絕對是得不償失,因此投保前除了要衡量自己的需求,貨比三家之外,也應該確保自己有一定的經濟能力。
【Q8:保費繳付方式多元化,怎麼繳才划算?】
繳付保費也有最省錢的方法,像是一次繳清的話,通常保費會有折扣,現在也有愈來愈多信用卡,可以免息幫你分期或是享有現金回饋。
對於手頭資金充裕的人來說,可以選擇一次過全繳享有較高折扣,若擔心保費負擔壓力太大,則可透過季繳或分期,降低壓力。部分險企更設與金融機構發行信用卡,用指定信用卡繳付保單可享保費優惠兼賺取信用卡積分。
【Q9:幫朋友買保險最穩陣?】
大多數人手上或多或少有張人情保單,初踏入社會的年輕人,最常遇到的就是身邊的朋友進入保險業,看在人情的份上跟他們買了保單,但有很多時候對方幾年之後已經轉行,變成無人服務的「孤兒單」。
不想淪落這個地步,除了慎選保險公司與年資較長的中介人,也不要把投保當作是買菜一般,看在人情的份上買保單。若不幸變成「孤兒單」,可以直接聯絡保險公司要求協助處理,保險公司有責任派員處理客戶保單事宜。
【Q10:投資相連壽險涉及風險?】
基於各種理財需求,近年來不少人都買多份保險傍身,但相關投保糾紛也層出不窮。香港就曾經傳出包含內地投資者在內約200名客戶,在向保險公司購買一款投資型保單後,因該投資基金違約而發生一夜之間暴蝕95%,投保人不僅輸掉本錢,還倒欠保險公司一筆巨額管理費。
不過,該公司強調,投保人投保的是一種非保證紅利的儲蓄人壽保險產品,該產品讓專業投資者自由及獨立地選擇與其保單掛鈎的資產,當中公司並沒有參與任何意見。
值得注意的是,「投連險」是不保證回報、風險自負的類別,因其為保單持有人同時提供人壽保障及投資選項,業界亦直言其投資風險較大,而且門檻較高,應僅為專業投資者提供。
此外,「投連險」屬長期產品,保單年期可長達20或30年,有長時間的鎖定期,提早退保可能需繳付高昂的手續費,因而不適合有短期或中期流動資金需要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