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錢進】英國樓性價比低兼危機惡化?智庫咁樣講...

2024年06月14日 10: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不少人有感在香港住得貴、住得細、住得擠,但作為港人熱門移民地的英國,亦被專家視作正面對住屋危機。有研究顯示,英國人平均的居住面積,比德國、法國、日本、美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的居民少,而且房屋相對較舊,價錢也較高。
英國智庫Resolution Foundation的研究顯示,英國人均居住面積為38方米(約409方呎),小於其他發達經濟體。與之比較,美國人均居住面積為66方米(約710方呎),德國、法國、日本的人均居住面積分別為46方米(約495方呎)、43方米(約462方呎),以及40方米(約430方呎)。
近四成樓齡78年 隔熱差
此外,英國的房屋整體也較古舊,有38%的房屋建於1946年之前。相對而言,意大利建於1946年之前房屋的比率約21%;西班牙的比率僅約11%,反映英國建造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的房屋比率高於其他歐洲國家。
再者,英國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中,打工仔居住支出佔總支出比例第二高的國家,僅次於芬蘭。例如,英國家庭為住屋支付的費用比奧地利家庭高57%,比加拿大家庭高36%,但整體而言,英國人的人均居住面積比奧地利人少24%,比加拿大人少22%。
儘管英國居民付出的費用高於其他國家,但由於英國的房屋相對老化,使他們獲得的投資回報相對低,額外付出的費用並非物有所值。另外,較老舊的房屋的隔熱性能普遍很差,導致能源費用更高,也更易受到潮濕天氣的影響。
因此,智庫的專家表示,英國是顯然陷入住屋危機的許多國家之一。從住屋成本、建築面積和更廣泛的品質問題來看,英國的住屋昂貴、細小和老化,是所有發達經濟體中性價比最差的。
事實上,英國的住屋危機已經持續幾十年,但歷屆政府都未能建造足夠的新屋,也未能對現有的房屋進行現代化改造,所以智庫建議政府當務之急要改變這種情況。
儘管英國物業的性價比遜於其他發達經濟體,加上英國人早前要面對生活成本危機,但Resolution Foundation的報告顯示,英國的租金升幅依然達到有史以來最高水平,並預測租金在未來3年內還會再升13%,意味租客將面對愈來愈大的加租壓力。
租金兩年漲20% 佔收入兩成
報告指,英國平均租金自2022年1月以來已累升近20%。大量家庭受到私人住宅租金大幅上漲的衝擊,租金佔家庭收入的比例,已由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11%,增加到現時的20%。而30至49歲年齡層的租客數量急增,反映租屋已不再局限於20多歲的年輕人。
該智庫警告,租金急升的問題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會在社會上全面反映,原因是部分租客待現有租約結束後,將很可能要面對大幅加租。再者,英國政府收緊出租監管的措施,並未有令業主大規模退出租務市場。數據反映自2019年中以來,投資收租行業僅萎縮1%。
因此,智庫推斷,由目前到2027年英國的平均租金將每年上升4.2%,累計上升13%。另一邊廂,英國政府預算責任辦公室預計同期英國人平均收入每年增長2.4%,3年累計上升7.5%,反映英國人的收入增速將低於租金升幅,勢令租客百上加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