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林镇鸿
瑞银投资银行亚太及大中华区房地产研究主管林镇鸿表示,内地楼市经历过去4、5年时间的下行周期,开始看到较积极信号,包括一线及核心二线城市二手房成交量于农历新年后按年升约30%,二手房成交量于农历新年后按年增加约30%,复苏迹象相当明显;以及地产发展商在高能级城市对土地的投资更趋积极,土地溢价率有所上升,反映市场对未来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他指出,内地楼市在去年10月、11月明显反弹,主要是政策推动,随后又逐步往下降,但今年首2个月的增长,背后并没有政策放松支持,相信由土地或者供给端的调整所推动,因此认为此表现是比较积极的信号。
他续指,内地土地成交金额在2020年达高峰,其后4年连年下跌,而经历4、5年的下调以后,土地成交和新开工面积已经下降70%,核心城市基本上就无新楼供应,故最近部分开发商开始出现拍“地王”,以增加土地投资,今年首2个月的土地成交金额终于回升,按年增加39%。
不过,他指出,开发商拿地“拣择”,尽管土地成交金额录升,但面积仍然持平,反映开发商将有限的资源放在更高能级城市,而统计去年7月至今年2月所得,上海、深圳、杭州的的土地溢价率有所上升。
他解释,内地多个地方政府自去年年中放开土地限价,与过去7至8年有限价政策不同,留意到最近土地溢价率有点像回到2014年的水平,而开发商拍地也侧面说明开发商对未来的去化率、价格有一个乐观的信号。
林镇源预期,今年内地新楼成交面积按年跌约5%; 新开工跌10%,但跌幅较2024年放缓,相信2026年新开工、销售面积能稳住,按年表现持平。至于竣工方面,料今年跌20%,明年将继续下降,因为竣工更多是后周期,并反映过去2至3年以前的新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