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美國近年減少對華貿易依賴,國內大量企業被迫轉設其他國家,增加的成本則轉嫁給消費者。而且烏克蘭與俄羅斯開戰後,全球能源和糧食紛紛告急。這些因素加劇美國國內通貨膨脹,令國民苦不堪言。民主黨嘗試推出多項政策對抗膨脹,卻被指毫無成效。另一邊廂,共和黨提出的經濟方案卻引起選民共鳴,有望為共和黨在中期選舉奪得更多議席。
總統拜登曾在任內推出《2022年紓緩通脹法案》,徵收最低企業稅,增加國庫收入,並將部分投入建設清潔能源,應對氣候危機。此外,拜登政府曾呼籲沙特阿拉伯增產石油,嘗試降低石油價格,紓緩能源成本高企,但遭對方拒絕。有意見質疑民主黨推行政策不能解決通貨膨脹,反而令情況惡化。
共和黨為贏得今次選舉,他們承諾會制止政府向企業徵收最低稅,並與醫院、保險公司締結更嚴格的規定,監管藥物價格,以降低國民醫療成本。至於減緩國內能源價格,共和黨提倡簡化核電站的許可和開發,並重視開發化石能源,並提議出口液化天然氣,為國家帶來更多收入。
一名在康涅狄格州居住母親日前接受美媒訪問時透露,當地物價近期飛升,外出用餐已成為完全不可能之事。她認為民主黨籍州長拉蒙特(Ned Lamont)需為此負責,坦言自己會在州長選舉中為其荷包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