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研究人員採用間作方法在模擬火星土壤種植車厘茄、豌豆和胡蘿蔔。
1/2
科學家一直致力改善太空種植方法,為求人類未來若在火星生活能自給自足。荷蘭瓦赫寧恩大學及研究中心採用古代瑪雅農民發明的間作方法,在模擬火星的土壤種植蔬果,發現部分產量明顯提高。研究論文已於周三(1日)刊於科學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
研究人員在實驗中,採用美國太空總署(NASA)研發的模擬火星風化層,當中的土壤不含有機物,無論物理和化學上均非常接近真實火星土壤。研究人員在土壤中添加了有益菌和營養素,並控制溫室內的氣體、溫度和濕度,以符合火星溫室的預期條件。
研究人員在同一花盆內種植車厘茄、豌豆和胡蘿蔔,發現車厘茄受益於豌豆,產量是單一種植在相同土壤中的兩倍。通過間作方式種植的車厘茄開花和成熟時間較早,每株作物的莖部更粗,且果實更多和大。不過,豌豆和胡蘿蔔的產量並沒有因間作而增加。
由於間作涉及種植具有互補特性的植物,改善土壤水分和養分等資源利用,令農作物可互助生長。研究人員推測,豌豆善於引入土壤的細菌,將空氣中的氮轉化為關鍵的營養物質,從而令車厘茄可能受益於旁邊的豌豆,產量得以明顯提升。高大的車厘茄與豌豆及胡蘿蔔爭奪陽光,導致胡蘿蔔缺乏光照,產量因而無明顯增長。故研究人員指出,種植的農作物品種組合非常重要。

通過間作方式種植的車厘茄,所結果實(左)較單一種植時(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