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世界視線】歐綠能高度發展 出現負價格危機

新聞觀看次數:5.2k
香港時間
04月01日(二) 03: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綠色能源一直被認為是要大力發展的一環,直至最近才出現一些發人深省的問題。生產綠色風電能源,不僅要依賴自然條件,如西班牙、中國西藏和新疆有充足陽光及日照時間長,北歐則風力較大,各自較適合發展太陽能和風力發電。
可即使如此,也還有輸送問題,就如上述西班牙及中國的地區極適合太陽能發電,但這些太陽能系統遠離大城市及工業區,要作有效輸送及儲存就是問題。另外是高生產力時段,與真正大量消耗能源的時段有落差,於是有些時段產量供應過大,又有些時段不足,這些正是如今困擾歐洲的問題。
歐洲隨着綠色能源高度發展,產能的控制成為問題,2002至2023年相關產能跳升3倍,達到能源總消耗的24.5%,並開始出現「負能源價格」(Negative Energy Price),即有些時段如假期,生產過剩但需求不足,能源價格下跌至零收益,甚至要額外投資處理過剩電能,這當然會打擊投資者的利潤及繼續投資的意願。
「歐洲太陽能」(SolarPower Europe)公司CEO就指出,2023年全歐不同地區出現負能源價格達6,000至6,500小時,受打擊最嚴重是丹麥的風電生產商。再者,20年來政府對光電能源生產商每千瓦的補貼,由0.5歐元降至0.05歐元,一旦再出現負能源價格時段,它們就無法承受,尤其2022年綠能企業提供近39萬人就業機會;而歐盟約14至21%的企業,屬全部或部分是綠能產業。
其實,要解決的方法很多,例如加大不同國家的輸電網聯繫,將產量從過多的地區外輸,不過對西班牙與法國這類相隔山區的地方就沒有效益。另一個方法是儲電,但儲存的投資成本不低,儲存需要大量空間,目前的應用方式及運輸仍然不理想,以及需要統籌劃一。以目前的技術儲存,流失量應很大。
也有另一個計劃,是將生產過剩的綠電來電解水,再產生純氫氣及純氧氣以供出售,純氫氣的安全儲存應用期可以很長,但電解過程能源消耗量大,目前技術容許得到的氫能量是原來電能的20%而已,一切有待改進配套。但問題歸根究柢是歐洲已高度發展,人口更在減少,能源需求增加有限,綠能產能上升過急,肯定出現飽和問題。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