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特朗普今次向全球揮舞關稅大棒,徵收「對等關稅」,相信亦是希望阻止美國出現另一次經濟危機。
美國在二戰後第一次經濟危機,是1971年的「尼克遜衝擊」。由於美國花費大量金錢打越戰,到1966年,美國以外各國的中央銀行擁有140億美元黃金儲備,而美國僅有132億美元黃金儲備。1971年,瑞士、法國及英國分別把手上的美元換回黃金,時任美國總統尼克遜公布美國有一萬噸黃金,只是1949年的50%,美國政府亦放棄1944年布雷頓協議制訂的,35美元兌換1安士黃金,到1973年更讓美元自由浮動,導致1973年至1975年美國經濟衰退,以及整個70年代陷於滯脹,美元在全球出現貶值。
第二次經濟危機出現在列根的第二個總統任期。列根於第一任就開始推行大幅加息以遏止通脹,但美元高企,國家出現巨大貿易赤字,因此,華府威脅其他國家將貨幣升值,否則會加徵關稅。1985年9月22日,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及日本簽訂《廣場協議》,希望逐步推行美元貶值以增加美國出口。
而由列根政府開始推行,到小布殊及特朗普第一個總統任期延續對富人及財閥減稅,加上美國工業生產外移,使美國製造業空心化,走向全球化自由貿易及資本金融化。此外,經歷伊拉克、阿富汗及俄烏戰爭,如今美國國債累積至逾36萬億美元,外貿赤字也不斷上升,對美國有貿易順差的國家遍布全球,包括日本、中國、加拿大、墨西哥、越南以及歐盟。
特朗普如今是要推動環球《廣場協議》,但不必舉行全體大會,而是要各國自發來「朝拜」以便逐一擊破,要求它們持續購買美債、以高價買美國貨、大力投資美國工業生產,否則就以高關稅伺候。當然,對美國有貿易順差、持有大量美元的國家,亦可以在美國投資地產及股市。不過,美國要再工業化實在非常困難,要削減赤字亦機會渺茫,華府只能加大發鈔以支付債券利息及國家開支,美元亦只會加快貶值,使股市及房地產更加泡沫化。
不少國內外經濟學家認為,特朗普這個「新廣場協議」計劃,恐怕沒有條件達成。無法對抗關稅威脅的國家,短期內會作有限度讓步,但它們亦會加入美國以外的經濟體系,謀求發展,美國將愈來愈被孤立。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