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電影節 窺探九七前後的香港

香港時間
2017年05月04日(四) 15:1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不同年代的電影,或多或少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環境或現象。
1/4
《伴生》、《爭氣》、《走過披頭歲月》……近年,紀錄片愈來愈受到香港影迷關注,更有不少紀錄片在國際影展中報捷。可是,紀錄片在香港電影的歷史中仍然消隱未明,而且一直都沒有以香港紀錄片為主題的回顧專題,最近,香港真實影像協會舉辦了《香港紀錄片回顧專題》影展,選映了11套1980至1997年間的紀錄片,嘗試以新的觀看位置,加強影迷參與紀錄片討論的氣氛。
「八十至九七」是香港紀錄片的開創與實驗時期。如《黑鳥》等相對偏鋒的作品在80年代出現,及至80年代後期,創作者亦熱衷於把錄像藝術介入現實,重新創造真實的意義。90年代的紀錄片,則漸漸脫離了傳統客觀的紀錄片觀念,就像以個人私密的聲音與社會現實對話的《沒有太陽的日子》和《另起爐灶之耳仔痛》,而劇情片導演許鞍華和關錦鵬,亦曾在90年代涉足紀錄片,述說他們自身的個人歷史。值得一提的是,這次選映的作品大多涉及了「九七」這個重要命題,從社會事件,到自身身份的遊移不定,創作者漸漸發展出豐富的紀錄片語言,勾勒了異常的風景。九七是香港無法繞過的分界線,其後的紀錄片從形式與主題也循此前的作品形式轉化,其中《北征》便窺探了九七後的香港紀錄片如何踏入新的階段。有興趣可以到香港真實影像協會的專頁,查看詳細的放映資料。
本地以外,法國五月藝術節亦將以「藝術之美」為主題,放映一系列與藝術有關的電影,當中包括雷諾亞、梵高、薩賀芬、莫迪里安 尼、黛莉達、金格‧萊恩哈特,透過有關他們故事,以及他們人生中最大的痛苦和疑惑,令觀眾能夠以全新的角度了解這班藝術家。
香港紀錄片回顧專題
日期:5月5日至5月14日
法國電影之旅:藝術之美
日期:5月15日至5月31日
劇情片導演許鞍華曾在90年代涉足紀錄片,作品述說了他們自身的個人歷史。
《梵高》拍攝了梵高晚年的生活。
《雷諾亞的繆斯》講述畫家繆斯的故事。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