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大佛口正確位置到底喺邊呢?(互聯網)
1/6
對於灣仔大佛口,年輕一代可能會有點陌生,但上了年紀的朋友,相信一定會有印象,事關過往在灣仔區乘坐小巴,總會聽見有人叫「大佛口有落」。
其實大佛口,就是現時皇后大道東與金鐘道的岔路口一帶。20年代前後,在當時的莊士敦道口,開設了一間日資的出入口公司「大佛洋行」(DAIBUTSU),令這裏與「大佛」兩字扯上關係。及後二天堂中藥堂亦在上址開業,並於商店的外牆掛上巨形的佛像商標,由於招牌相當搶眼,故不少人都認為「大佛口」之名是由此而來。但後來二天堂藥廠的家族發言人韋基舜先生曾在報章上提及 : 「大佛口之名源自戰前的東洋佛,而並非戰後二天堂佛嘜。」因此「大佛洋行」才是大佛口由來的真正原因,並流傳了近百年。在50、60年代,電車路線更曾以「大佛口」為終點站,落客後便會往返北角或屈地街,可見當時「大佛口」的重要性。

從舊照片所見,除了大佛洋行(DAIBUTSU)外,旁邊還有一家華興影相。(互聯網)

50年代及80代的大佛口,圖中建築為先施保險大廈。(互聯網)

當時的電車會駛經大佛洋行所在的多座樓宇,然後經舊軍器廠街(30年代填海後才遷至現時位置)才轉入軒尼詩道。1938年,當局將樓宇拆卸拉直彎角,電車才可直接駛入軒尼詩道。(互聯網)

1949年啟播的麗的呼聲,總部便是設於大佛口,後來改建為熙信大廈,2013年拆卸後,再改建為現時的One Hennessy。(互聯網)

二天堂藥廠的外牆,掛有巨形的品牌佛像招牌。(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