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估估吓:世貿前身 夜總會變大戲院?

香港時間
2018年11月05日(一) 08: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世貿中心前身原來是……(設計圖片)
1/9
要數銅鑼灣區的大戲院,除了之前介紹過的利舞臺外,當年位於現時世貿中心位置的碧麗宮戲院,同樣是不能不提。現時大家熟悉的怡東酒店及世貿中心,於1975落成,前身為渣甸洋行的貨倉,最初稱為「銅鑼灣會議中心」,酒店曾經在中心開設碧麗宮夜總會,並邀請法國著名的癲馬夜總會過來長駐,可惜由於消費太高,因此生意一直欠佳。結業後,夜總會的位置由邵氏公司租下,並改建成碧麗宮戲院,於1979年11月14日正式開業。
據當時報章的報道,邵氏於新戲院的裝修、音響和放映設備上花費了500萬元,是當年本港最豪華和最舒適的戲院,而且將會獨立經營,不會和任何戲院聯線,以放映首輪西片為主,顧客對象主要是僑居本港的外籍人士。院內共設有1,060個座位,由於座椅較一般電影院闊大,所以票價亦相對較高。以票價最低的堂座為例,當時碧麗宮是12元,比其他戲院的超等(一般為10元)還要貴,可想而知其豪華的程度。
開業後,碧麗宮首部放映的電影是《異形》。另外,1981年《時光倒流七十年》在碧麗宮上映長達223日(1981年9月12日至1982年4月22日),不但創下當時香港電影院映期最長的紀錄,更創下外語片最高票房紀錄(938萬元)。可惜經營15年後,因物業易手改建,碧麗宮於1994年正式結業。
碧麗宮戲院於1979年11月14日正式開業,由邵氏經營,以放映首輪西片為主。(互聯網)
由於座位特別寬敞,故票價亦較一般戲院高。(互聯網)
1994年碧麗宮正式結業。(互聯網)
戲院前身為夜總會,從廣告及餐牌所見每人消費為HK$75,主菜要HK$35,對於當時月薪只有一千幾百的打工仔來說,絕對是高消費。(互聯網)
豪華大堂是戲院另一個吸引之處。(互聯網)
戲院結業後,世貿中心亦進行過多次大規模的翻新工程。(互聯網)
碧麗宮落成後,被譽為是當時本港最豪華和最舒適的戲院。(互聯網)
戲院獨立經營,不與任何戲院聯線,更不時有獨家放映的名片,如《美國舞男》、《發條橙》等。(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