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脊醫在學習關節矯正的同時,要接受數百小時解剖學訓練,並參與內臟病理和腦神經科課程,對於身體任何有機會出現痛症或功能問題的地方,都能夠作出診斷及矯正。(互聯網)
1/2
早前一位40多歲男士,經朋友介紹前來求助脊醫,他跟許多都市人一樣,即使沒有嚴重受傷,但隨着年月增長,身體均出現不少痛症。不過,他對於脊骨神經科並不熟悉,以為脊醫只能處理他的脊側問題,而忽略把腳痛情況告知。
這位男士熱愛運動,每星期跑步兩、三次,周末又會行山,在運動前後有拉筋熱身;但近年感到痛症多了,懷疑是與過量運動有關。某次,與朋友游水,朋友指他有高低膊,肩甲骨位高低不一,腰部左右兩邊肌肉大小明顯差別,站立時重心更側向一邊,於是在朋友建議下去看脊醫。
他向我說希望治療高低膊,我再詳細問症了解,他才說出腳底、膝關節和盆骨均感到痛楚。他謂,覺得脊骨神經科醫生只會處理腰背脊椎問題,所以誤以為毋須提及腳痛。
其實,脊醫在學習關節矯正的同時,要接受數百小時解剖學訓練,並參與內臟病理和腦神經科課程,對於身體任何有機會出現痛症或功能問題的地方,包括肌肉、韌帶、關節、神經線、血管等,都能夠作出診斷及矯正,所以治療背後涉及科學理論。
至於這位男士的痛症,涉及身體多個關節問題,他說早上起床第一步落地,腳板會極痛;行得多,跑得多,不止腳板痛,其中一隻腳膝關節內側亦會痛,更有盆骨痛。檢查發現,他患有脊椎側彎和扁平足,因而全身力度集中在一邊腳,而這隻重心腳的扁平足情況更為嚴重。
從X光片顯示,他的脊椎呈S形,腰椎多節位置左右不對稱,形狀不同,盆骨兩邊亦有明顯大細分別,故此,定義為先天脊椎側彎。雖然他求醫目的是矯正高低膊,但是先天脊椎側彎患者,此問題未必可處理到,能夠使到肌肉平衡已經很好。
脊醫可教導他訓練肌肉平衡的日常方法,至於腳底痛、膝關節痛和盆骨痛,脊醫可處理這些關節功能問題,並度身訂造鞋墊改善扁平足。經過幾次治療,他去跑步明顯沒有了之前的腳板痛,膝關節痛也消失。病人亦因此明白,脊骨神經科醫生能夠幫助脊椎以外的關節問題。
脊醫王俊華
香港脊醫學會
脊骨神經科博士
香港註冊脊醫
美國註冊臨床營養學家

脊醫王俊華(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