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樂事】環境教育:全方位學習

2019061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近日學校引入了「魚菜共生」技術:一種結合水產養殖〈養魚〉與水耕栽種〈無土耕種〉,讓魚和菜在水中再因應環境互動而促進彼此生長。(作者提供)
當海龜被發現死於過量吞噬塑膠,臭氧層的破洞估計又要到2060年才被全面修復。面對全球環境污染日趨嚴重,地球資源日漸衰竭,加上氣候變化,農地缺失等一幕幕影響地球生態的景況愈演愈烈,要讓地球好起來,除了全球各國恪守彼此共識的環保政策外,向下一代貫注「珍惜資源愛地球」一類環保觀念,刻不容緩。
校園內,環境教育向來是「價值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範疇,然而推廣環境教育並不是個別學科或課堂的單一事件,實際上是全校上下也可共同參與的全方位學習過程。
【「魚菜共生」糧食永續】
近年學界流行引入一種結合水產養殖〈養魚〉與水耕栽種〈無土耕種〉,讓魚和菜在水中再因應環境互動而促進生長的「魚菜共生」技術,那是一項可在不同情況下作為永續糧食的生產方案,其可取之處在於小至案頭桌面,大至商業漁農業都適合採用,是為環保再生的一大貢獻。
【全校恪守4R】
學校因為文書需求大,故在環保對策上,也可先從學校行政方面入手,並按4R為框架──Reduce(減少使用)、Reuse(重複使用)、Recycle(循環再造)及Replace(替代使用)及指引,讓全校師生都效法跟從。
Reduce(減少使用)
關於減少使用層面,校方應當鼓勵學生午飯時自備餐具,從而減少對即棄產品的依賴,同時也要呼籲學生吃掉整個午餐飯盒,減少廚餘。而校園內的洗手間,亦可採用按掣式選擇沖水用量,節省用水。
Replace(替代使用)
在替代使用的原則下,學校可透過安裝互動電視屏幕替代粉筆以減輕空氣污染;課室內的空調和照明亦可選購一級能源標籤以求節省用電。此外,自製有機清潔液、肥料或肥皂等環保物品,也有助化學污染的蔓延。
Reuse(重複使用)
校服可以重複使用,故學校如能於每一學年建立回收物資基制,便可杜絕浪費。每年大量派發的紅封包,間接造成紙張濫用,其實也是回收之列。只要略花心思更可循環再用,將之變成雅致的藝術創作,賦予它第二生命。
Recycle(循環再造)
紅封包可以循環再造外,廢紙、膠樽及鋁罐等當然也可循環再造。坊間便有藝術家主動將枯木收集,然後將之打磨、雕琢,再加入設計點子,便把大堆棄置木材轉化成孩童玩物,如三輪車或精美傢俱等,化腐朽為神奇。
至於全方位學習一環,香港設有不同類型的環境教育學習設施,如水資源環境教育中心、零碳天地、瀕危物種資源中心或塑膠資源回收分類中心等……學校若可安排學生走出校園,透過參觀形式各異的主題設施,定能加深同學對環境議題的觸角及認知。如以聲音污染為主題,探討不同分貝音量,究竟對人體健康有何實質影響?學生可透過編程方式,自行設計出音量探索裝置及減少聲音的模型;也可通過設計太陽能車,從而認識再生能源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原理。
許定國
佛教黃焯菴小學校長
教育碩士(課程與創新教學/資優教育)
從事教學二十年,長於推展STEM及資優教育
現任香港課程發展議會委員
曾獲「第九屆香港海華師鐸獎」、
「全國青少年科技大賽科技創新教育方案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