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係「敢」煮 之 烏金即係乜

香港時間
2019年07月31日(三) 17: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烏魚子屬寶島名物,亦有「烏金」之稱,當地人每逢節慶均會食用,甚至用作送禮,足見其地位。(互聯網)
1/6
噚晚返屋企食飯,一入屋即聞到一陣濃濃嘅魚腥味,心諗,老媽子又自己整鹹魚?望一望飯枱,OMG,老友上星期喺台灣直送嘅烏魚子被蒸完「陳屍」在枱中央(淚奔~)白白浪費掉一孖名貴好食材!
烏魚子係台灣名物,又有「烏金」美譽,相信去過台灣嘅老饕都知道,Sorry,凡事有例外,我老媽子就係唔知囉!台灣人過時過節甚至喜慶宴會都會品嘗或用作送禮之用,可想而知寶島人幾咁重視呢一孖卵子呢(其實都有一條嘅烏魚子,但相當稀罕,自然更名貴喇)!
其實烏魚子並非只有台灣獨有,日本、意大利及西班牙等地,甚至中國都有出產。提起中國,更可追溯到殷商時期,因有考古學家曾在殷墟遺址中發現烏魚骨頭,此外,亦有文獻記載吳郡曾以「鯔魚三十頭,春子五升」作貢品獻予唐朝皇帝,而春子即卵子。
此外,《本草綱目》亦曾對烏魚有相當着墨,曰:「生東海,狀如青魚,長者尺餘,其子滿腹,有黃脂、味美,獺喜食之,吳越人以為佳品,醃做鮝脂。」鮝脂即製乾了嘅烏魚子,足證烏魚子早已是古人共知嘅美食。
問開又問,大家知唔知呢度講嘅烏魚其實係咩魚呢?答案係鯔魚,呢個名相信更多人唔知係乜,咁烏頭大家就一定明喇!台灣亦會稱為信魚等。
烏魚子因含豐富嘅維他命A、B群、E及銅、鋅、蛋白質及EPA、DHA等,營養豐富,而台灣當地傳統食用方法多是烤,即將處理過的烏魚子烤香後切片,夾水梨片、蘋果片、白蘿蔔片或蒜苗等來食用,烏魚子吃起來外層富嚼勁、質地綿密帶點溏心,味道鹹香,餘韻甘鮮。當然煎、炸或水煮烏魚子亦可,但都需事前略為處理才行。至於近年食法更多元化,有人會切丁或磨成粉來炒飯或炒意粉,甚至切幼條來炒菜或製成漬物等。
所謂處理,即是將原條烏魚子放入米酒浸泡一會,當外層薄膜轉為乳白色後就可以去膜(也有人會連膜食用,視乎個人喜好),之後便可以烤或煎香食用,但切記不要煮過頭,否則變得又乾又硬,破壞原有味道與口感。
烏魚子即烏魚嘅卵子,而烏魚即鯔魚,或廣東人叫嘅烏頭。(互聯網)
台灣傳統食法係將烤過嘅烏魚子切片後與水果片或葱蒜片同吃。(互聯網)
從母魚腹小心取出新鮮魚卵(圖)後,經醃漬、重壓、修補、日曬才能成為一孖孖嘅烏魚子。(互聯網)
烏魚子近年食法趨向多元化,有人用來炒飯、伴意粉,甚至做壽司或漬物等。(互聯網)
處理過嘅烏魚子可撕去外膜,之後便可以烤或煎香食用。(互聯網)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