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佛頭洲稅關遺址的石碑在上世紀60年代被發現時已殘缺,文字卻依然清晰可見,是重要的歷史文物。(互聯網)
1/4
去日本九州旅行,不少人都會專程到建於1912年的福岡縣北九州市舊門司稅關參觀。其實香港一樣有個稅關遺址,歷史甚至更悠久,其中一個就位於馬灣舊村馬灣鄉事委員會舊會址,另一處則是西貢佛頭洲稅關遺址。據說香港開埠初期走私鴉片活動猖獗,兩廣總督便於同治七年(1868年)下令於佛頭洲、汲水門(馬灣)及長洲設置稅關,用作抽取鴉片貿易稅收、邊境巡邏及防止鴉片走私等事宜。
佛頭洲稅關遺址現為香港法定古蹟,不過由於位置偏僻,在1962年才被教師兼藝員朱維德發現。他經過上址時留意到該處有一塊殘缺石碑,然而當時政府並沒有派人跟進,直至1979年古物古蹟辦事處到該處考察才尋回斷碑其餘部分,上刻「德懷交趾國貢賦遙通」,下刻「稅廠值理重修」,另還有石柱、石板和基石等遺跡,因而斷定為歷史遺址,並於1983年3月4日公告為法定古蹟。要前往遺址並不容易,但相關展品卻於尖沙咀香港歷史博物館展出,方便市民參觀。

佛頭洲原為小島,近年因將軍澳填海工程而與清水灣半島相連,偶爾會有行山人士路經該處,但石碑早已搬到香港歷史博物館展出。(互聯網)

九龍關石碑與汲水門稅廠遺址。(資料圖片)

九龍關石碑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物」,見證了清朝近代關稅史。(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