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仔十五間 其實係邊度?

2019091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有冇聽過山窿謝記魚蛋?原來同「十五間」關係密切。(互聯網圖片)
隨着地區的發展,不少過往大家曾經慣用的地名,都會慢慢因而消失。就好像香港仔的十五間。
早於香港開埠前,香港仔已聚居了不少漁民。後來更開始發展造船業,本港首個大型船塢夏圃船塢,便於1857年在香港仔落成,其後更變為本港四大船塢之一的黃埔船塢。此外,香港仔亦曾經是大成紙廠的所在,後因香港仔水塘擴建而結業。
60、70年代是香港仔是漁業及船業最興盛的年代,據1961年人口普查顯示,餘3萬的人口當中,9成上為漁民,而船廠數目則有最45間。當時的居民要聚居在黃埔船塢後面近香港仔舊大街一帶,由於該處有15間並排的石屋(現時業漁大廈一帶),因此居民都習慣稱將處為「十五間」,不少人都聽過的香港仔山窿謝記魚蛋,當年便是開設於十五間山坡旁一條狹窄的後巷擺檔,由於位置猶如走進山窿,因而得名。
至於漁民方面,則聚居於香港仔避風塘及黃竹坑近涌尾的海面,他們會經附近的紅燈橋(現時逸港居附近)登岸。此橋最初以木建造,到50年代改以水泥興建,橋尾設燈柱及紅燈,漁民出海歸航時,遠遠便能夠看到,可說是十五間的地標。直至1960年,由於涌尾河口的艇戶發生大火,政府決定開展涌尾明渠工程,過千戶的艇戶才分批遷往鄰近的田灣邨和石排灣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