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樂事】學校評估二三事

香港時間
2020年02月03日(一) 09: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家長可透過子女日常在學校的評估表現,了解其強弱項,繼而作出相應的學習或溫習提點。(設計圖片)
1/2
每學年學校在不同時段皆會舉行資訊日,讓參加九月「小一自行派位」及一月「統一派位」的幼稚園家長到訪學校,以便了解學校教育理念及最新的發展情況,家長們其中一個最關心的項目,相信就是學校的測、考次數。事實上,學童在成長路上參與的考試不勝枚舉,無奈大部分的學生及家長皆着眼於分數上。然而,他們又可曾思考過在分數之外,家長其實也可透過子女日常的評估表現去提示學生學習或溫習時應當注意的地方?
【「進展性評估」找端倪】
在校內進行的評估主要分為「進展性評估」及「總結性評估」兩種模式。教師們可透過進展性評估,例如小測(以紙筆或電子方式進行)、專題研習、學習檔案等方式,去搜集學生的學習顯證,並給予回饋以促進學習;而總結性評估則是在教學單元、學期或學年終結時進行,學校會舉行期考或年終考試以總結學生的學習表現或成果。
家長如欲學生在期考或年終考試有較理想表現,其實可從子女校內「進展性評估」表現中找到在學科上有待改進的端倪。以學校一年進行三次考試為例,如第一次考試在十一月進行,科任教師會在九月、十月的教學過程中融入不同模式的「進展性評估」,如家長在家與子女溫習時能留意他們在各項「進展性評估」中的強弱項,並加以提點,效果定必遠勝在期考或年終考試以後才跟進,此舉亦讓學習變得充實有意義。
父母只要留心子女在「進展性評估」的表現,就能幫助孩子了解其強弱所在。
Profile
許定國
佛教黃焯菴小學校長、教育碩士(課程與創新教學/資優教育)。從事教學二十年,長於推展STEM及資優教育。現任香港課程發展議會委員,曾獲「第九屆香港海華師鐸獎」、「全國青少年科技大賽科技創新教育方案二等獎」。
佛教黃焯菴小學許定國校長。(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