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樂事】「同理心教育」助長學童領導力

香港時間
2020年04月20日(一) 10: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學校推行同理心教育有助於建立人際關係,防止欺凌並提升學生領導能力。(作者提供)
1/3
丹麥是世界上最快樂的國家之一,根據聯合國的《2019年全球快樂報告》,自2012年開始,丹麥連續七年躋身全球最快樂國家的前三名。丹麥的學校自1993年開始就一直實行「同理心教育」,這教育政策的推行對報告的結果也有一定影響。
要了解「同理心教育」,必先定義何為同理心。同理心:是指與他人聯繫的一種方式,嘗試易地而處,代入對方角度去了解他人心底的想法及所產生的行為,讓受助者感受到自己並不孤單,尚有其他人一起同行。根據《Emotional Intelligence》作者Daniel Goleman (心理學家,定期於《紐約時報》發表大腦和行為科學文章)指出,同理心基本上是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在過程中包括了定義、理解和對關注及需求作出反應。在學校推行同理心教育有助於建立人際關係,防止欺凌並在工作中取得成功,亦是促作學生領導能力成長的一個重要元素。
同理心觸發自主學習
同理心教育是丹麥的基礎課程之一,學校於每周特別劃分出一小時為6至16歲的學童進行名為「Klassens tid」(指一個特定時段專門教授學生同理心)的課堂,過程中,學生可就任何議題作出討論,就算與學校無關的也不相干。目的是讓全班同學都跟老師一起,留心聆聽和理解,再通過團隊合作的方式嘗試為問題找出解決方案。教師會用協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分組進行課堂活動,為的是讓不同能力的學生在不同議題上能夠互相幫助,共同完成各種項目。
近月來全球各國因疫情肆虐,學生的日常學習無奈受到影響,但知識學習其實並不局限於課本這個既定框架中,學生們仍可透過關注社會上因疫病而衍生的大小事情,作出探索及幫助有需要的人,並進行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如我校便有一群五年級學生因擔心清道夫處身疫情下工作不免存在感染風險,因而主動透過訪問相關工業團體,了解到清道夫的實際需要,隨後更設立了一個Facebook專頁──「停課不停助 停課都要幫助清道夫Whohelpus」,希望透過呼籲外界捐贈防疫物資,再透過學校收集以送達前線等不同形式的意義活動,甚至構思設計出一輛「電動掃地車」並正努力將之實踐,以喚醒大眾對尋常不過的小人物:清道夫工作環境的關注。
各位讀者,如有興趣了解這群孩子對前線清道夫的援助心思,也可一起關注、支持及參與。「停課不停助 停課都要幫助清道夫 Whohelpus」網址:shorturl.at/egmP2。
Profile
許定國
佛教黃焯菴小學校長、教育碩士(課程與創新教學/資優教育)。從事教學二十年,長於推展STEM及資優教育。現任香港課程發展議會委員,曾獲「第九屆香港海華師鐸獎」、「全國青少年科技大賽科技創新教育方案二等獎」。
因為同理心,同學發起呼籲外界損贈防疫物資以送贈給清道夫的意義活動:「停課不停助 停課都要幫助清道夫 Whohelpus」(作者提供)
佛教黃焯菴小學許定國校長。(作者提供)
關鍵字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