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極限運動場被指設計不善,隨時令玩家受傷。
1/9
為滿足日益增加的玩家需求,康文署今年7月底開放4個極限運動場,供愛好者玩自由花式小輪車(BMX)、滑板及特技直排滑輪等運動,惟場地規管卻極盡「騎呢」。記者近日往該4個分別位於粉嶺、黃大仙及將軍澳場地了解,發現各場地都潛在設計及管理不善問題,部分場地燈光不足、佈滿水氹亦如常開放,危及玩家安全;荒謬的是,市民進入部分場地做觀眾竟必須戴頭盔。有資深極限運動員踢爆,署方雖曾就場地諮詢有關團體,如今卻「亂咁來」,阻礙運動推廣。
「啲射燈擺放嘅位置好好,但唔開就好大問題。」其中一個康文署開放的極限運動場位於將軍澳,記者早前與香港極限運動聯會副主席麥詠倫(Alan)到場了解,發現場內14枝射燈柱中有6枝長期關上,致燈光不足。Alan直言陰暗位對高速運動的影響極大,容易令玩家判斷錯誤發生意外。
除了燈光問題,場地亦危機處處。記者再到黃大仙蒲崗村道的場地了解,當日曾下雨,場內有積水,入口擺放了「場地濕滑,暫停使用」的警告牌。惟竟發現有3名外籍男子無視警告進場玩滑板,職員竟無上前阻欄。記者上前查詢,該職員卻吞吞吐吐回應:「問咗上司,佢話依家可以用。」未幾,1名外籍男子就疑因滑過水氹跌倒。
而設在粉嶺的兩個場地,分別位於安福街和安樂門街,兩場地雖只相距約5分鐘路程,惟安福街的場地卻長期無人使用。「設計好有問題,根本冇人去。」玩滑板逾10年的楊先生透露,該場地設計錯漏百出,例如其中一段落樓梯設計,助跑距離極短,不足以讓玩家飛越整梯級,他更揶揄:「可能署方人員飛到落去,我哋就唔得喇。」
另外,現時全部極限運動場都強制玩家佩戴頭盔,確保安全,但記者在各場地卻有不少玩家都無戴頭盔,在場職員卻視而不見。不過,亦有部分場地特別嚴格,要求進入場內觀眾欄的人士必須戴頭盔。
「入去齋睇都要戴頭盔,你去借或者租個(頭盔)返嚟先入得!」記者曾嘗試以參觀身份進入位於黃大仙及將軍澳2個極限運動場,立刻被保安員阻止,更被要求帶備頭盔方可「入閘」。
對於康文署的混亂規管,Alan亦直言強制玩家佩戴頭盔,無疑能保障他們安全,但連觀眾亦要求帶頭盔,甚為「騎呢」,只會阻礙運動推廣。他更謂:「康文署曾邀請我哋幫手培訓場地管理職員,但講完都只係用番自己一套去管理。」他又批評,署方雖聲稱已向相關團體諮詢,惟事後卻未有理會,導致管理及設計措施不切實際。
「為咗卸責就強制人人帶戴頭盔,完全係矯枉過正。」立法會議員梁耀忠批評,康文署對極限運動場管理僵化,反映署方事前未有了解真正用家及大眾需要,促請署方檢討目前管理方式,令場地能有效運用。
康文署發言人解釋,署方要求使用者進行有關活動時須佩戴頭盔,以保障使用者安全,但在場外觀看活動的市民則毋須佩戴頭盔。現時大部分使用者均按規定佩戴頭盔,場地員工亦一直提醒,惟部分使用者可能尚未習慣有關措施,因而出現違規情況,本署會加強場巡察及作出勸喻。若天雨持續,或場內有大量積水,該署會暫時止開放場地以保障使用者安全。至於將軍澳的香港單車館公園極限運動場照明系統設有3個強度,為了減少燈光對鄰近居民的影響,當比賽進行時,會開啟更強模式以切合比賽需要。

康文署今年7月開放全港4個極限運動場給用家使用。

現場雖有多名職員巡邏,惟未有理會玩家是否佩戴頭盔。

將軍澳的極限運動場位於單車館旁,該場地被揭燈光不足,14枝射燈柱中有6枝長期關上,容易令玩家受傷。

有外籍男子無視「場地濕滑,暫停使用」的警告牌入場,職員卻無阻欄。

粉嶺安福街場地一段落樓梯設計,被指助跑距離極短,不足以讓玩家飛越整梯級。

梁耀忠批評康文署對極限運動場管理僵化,反映署方事前未有了解真正用家及大眾需要。(資料圖片)

1名外籍男子疑因滑過水氹跌倒。

麥詠倫批評康文署向有關團體諮詢只屬「做樣」,仍用「自己個套」管理,令場地管理問題錯漏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