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揭秘:馬草壟最後鄉村車 德哥難忘趁墟

2015032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往來上水及馬草壟的鄉村車將於下周停駛,司機德哥揮手道別。
行駛新界鄉村逾半世紀,鄉村車的歷史任務亦近終結。鄉村車是昔日接載鄉村村民出墟市的唯一交通工具,但隨着新界發展,鄉村車逐漸被淘汰,近年往來上水及馬草壟的2架村車,將於本月底停駛。馮德水(德哥)駕駛鄉村車逾40年,見證鄉村多年變遷,月底他將駕着該路線最後架鄉村車,將車駛至「終站」。
既是司機,又是車主,現年64歲的德哥駕着往來上水及馬草壟最後1架鄉村車,由馬草壟村開出,駛過古洞、再到上水石湖墟。他本身亦是馬草壟村民,讀書時期坐村車返學,自70年代,他便開始駕駛鄉村車。舊時,村民帶着一籮籮菜,以至雞鴨豬,甚至連牛亦會帶上車,由村出上水石湖墟販賣。一趟「趁墟」的車程,村民就與蔬菜禽畜共處一車。「諗起自己都係咁坐村車出墟返學,都覺搞笑。」
乘客毋須嗌「有落」,事關德哥早已經知道他們要在何處落車,「大家對咗咁多年,見慣見熟,邊個住邊條村,點會唔記得?」乘客隔着司機位後的小窗口,付錢並與德哥道別。
「以前7毫子1位,依家收到5蚊喇!」德哥每日駕着村車,行走這條路線超過40年,見證沿路風景變遷。原本崎嶇不平的泥路,變成平平的石屎路;昔日車道旁的農田,都逐漸荒廢長滿野草。而乘客卻愈來愈老,愈來愈少,後生一輩長大後便搬離鄉村,留守的都是老人家。
客源漸少,但德哥始終守住。每日清晨5點20分,他由馬草壟開出頭班車,尾班車在晚上7點40分於石湖墟開出,8點才可收工歸家。日開22班車,每班車之間,只有幾分鐘落車唞唞,工時長達16小時,「無人接更,架車全日得我1個人開!」
原本鄉村車可以繼續穩守其崗位,但去年卻起了變化。專線小巴擴展至料壆及馬草壟,車費貴4毫,但有冷氣和軟座,德哥的客源再度大減,「試過『吉車』去,『吉車』返。」每日200多元油費,也賺不回。德哥的村車車齡20多年,行車證於下月中到期,但本月底已經是驗車最後限期。「架車太舊喇,驗車都要4萬幾蚊,換新車起碼都成40萬,要開幾多年先搵得番?」他與同村兄弟牛兼另1輛村車司機牛古仔,便決定停駛鄉村車,而牛古仔的鄉村車,更早於本月中已告停駛。
最後1班村車,將於月底駛至終站,翌日就會劏車。消息一出,不少村民都覺可惜。德哥對此,內斂地笑一笑,「唔會話好唔捨得,因為實在太辛苦喇!」多年來令他堅持下去繼續開車,都是為了方便村民,但既然現時有專線小巴代步,德哥亦安心退下火線。至於未來動向,德哥十分豁達,「辛苦咗咁耐,梗係休息吓先,以後嘅嘢,遲啲再諗啦。」
鄉村車由貨車改裝,卻不只載貨,最多可載22人。車斗2邊裝有通風窗口,內裏左右2排木櫈。車廂設計簡單,城市人初見鄉村車時,都大呼驚奇。其實,鄉村車始於50年代,當年有逾100架,是新界10多條鄉村接駁墟市的交通工具,至近年更只剩3架。
令德哥萌生退意,除了因成本貴,亦因為上年1宗意外。上年有婆婆在落車時跌倒,雖然婆婆無意追究,但德哥仍遭警方落案起訴,結果要請2個律師打官司,「上到法庭,阿婆都講唔係我錯,雖然最後打得甩,但件事搞咗我半年,煩到瞓唔着。」
意外後,每當有老人家上車落車,德哥都要望多2眼。他曾跟運輸署開會,建議署方批准以小巴改裝作鄉村車,但不獲准許,「政府想我繼續用貨車,但貨車車身高,老人家上落都危險,我想車身矮啲。」
運輸署回覆時指,現時獲發超額載客許可證的貨車共有3輛,其中兩輛來往上水及馬草壟,其許可證於今年中到期,至今未接獲其續期申請;另一輛往來聯和墟及鹿頸的鄉村車許可證亦於稍後到期,是否獲續期視乎持證人是否作出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