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每年秋冬,成千上萬隻候鳥到米埔過冬,愛雀、愛環境人士請作好準備。
1/7
季候鳥抵港過冬啦!每年秋冬,米埔成為觀鳥者的天堂,成千上萬隻候鳥到港過冬,佔全港雀鳥品種數目百分之72。近日各種「貴客」陸續抵埗,當中包括全球瀕危的品種黑嘴鷗及佔全球四分之一數目的黑臉琵鷺,愛雀、愛環境人士請作好準備迎賓。
近年雀鳥數目正急劇下降,幸好本港米埔作為水鳥途經的歇息及補給站,每年仍然有數萬隻候鳥訪港過冬。不少易危及瀕危品種更於近日飛抵香港,參觀者可把握牠們1月至4月的留港期探訪。
甫抵米埔,沿路已經看見不少大白鷺、池鷺等雀鳥在草叢間休息,帶領記者觀鳥的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高級推廣主任梁銘諾(Andy)卻指「好戲在後頭」。他解釋,大白鷺和池鷺是米埔的留鳥,長居於此,在冬季到浮屋遙望后海灣泥灘是另一番景象,每年數以千計的雀鳥由北邊飛抵米埔過冬,加上留鳥,高峰期雀鳥數量多達6萬隻,分外壯觀。
沿途經過基圍,Andy說了段故,在米埔未成為保護區之前,就有人在基圍養蝦,但蝦從何來?漁民會在新年趁水漲開閘,讓蝦苗從后海湧入基圍,至每年4、5月收成。Andy指,有外國文獻指在基圍發現眾多候鳥,相信與該處有蝦有魚作食物有關,所以接收管理米埔後,仍保留傳統放水引蝦苗,讓候鳥來到會有糧食。
在一片后海灣泥灘上,已有逾萬隻候鳥正在棲息及覓食。Andy笑指現在還未算最多,曾經有數萬隻鳥同一時間在泥灘上,密密麻麻,當水漲時,牠們同一時間飛走,場面壯觀。哪些候鳥已來過冬?Andy指住一隻正在邊行邊用嘴掃泥地的反嘴鷸,由於其嘴部細小,較少吃魚,會在泥灘左右擺動嘴喙,以捕獵小型無脊椎動物。在較遠處有一群白腰杓鷸的蹤影,白腰杓鷸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紅色名錄》列為近危品種。
Andy指,瀕危物種黑臉琵鷺全球數量估計約有3千2百幾隻,每年在港過冬的黑臉琵鷺最高紀錄有411隻,所以香港米埔對牠們來說地位重要。惟他坦言,近年的觀察發現,米埔的候鳥「早來早走」,如黑臉琵鷺以往1月份錄得的數量最多,但近年11月的數量已達高峰,部分黑臉琵鷺更棄港以台灣為最終落腳點,雖未證實與溫室效應有關,但該會已與大學合作,研究氣候改變對生物影響。

成千上萬隻候鳥到港過冬,當候鳥同一時間在后海灣飛行,場面壯觀。(受訪者提供)

Andy指,近年的觀察發現,米埔的候鳥「早嚟早走」,未知是否與氣候變化有關。

基圍提供候鳥喜愛的食物,吸引候鳥留港棲息。

白胸翡翠 (受訪者提供)

身在浮屋,可瞭望一片廣闊的后海灣泥灘。

黑臉琵鷺 (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