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教育局預料今年有30850名學童參加小一統一派位,與上年度相若。(羅錦鴻攝)
1/2
升小跨境學童包括雙非學童持續高企,面對北區、屯門及元朗區小學經已逼爆,教育局本年度轉移向葵青區多間小學「埋手」,要求它們加入跨境校網,協助分擔大量跨境生湧港的需要。本年度小一統一派位「跨境學童專用校網」一共提供2790個,預料勉強能應付需求,但當中近半數學額來自屯門及元朗區,而葵青區學額更大增逾2倍至575個,佔網內多達兩成學額。有新加入跨境校網的葵青區小學直言,僅能加入校網一年協助分擔跨境生,另有區內小學或需擴開至9班小一應急,齊轟教育局「夾硬嚟」。
教育局預計本年度會有2750名跨境學童,需經「跨境學童專用校網」報讀小一。根據教育局今日(20日)最新分發的《2016年度統一派位各小一學校網選校名冊》,本年度「跨境學童專用校網」出現重大變動,校網內的小一學額,較上年度大幅增加178個,令學額總數增至2790個,勉強足夠應付跨境學童人數需求。
過往的「重災區」屯門及元朗,本年度的跨境學額分別減少150個及104個,但葵青區參加跨境校網的小學數目,則由上年度的3間,大增2倍至今年的9間,合共提供多達575個學額,較去年大增400個。當中青衣商會小學及荃灣商會學校,更分別提供多達125個學額。
荃灣商會學校校長周劍豪表示,若教育局的暫訂學額,最終全數被派滿學生入讀,該校來年或需擴開至9班小一,「3年後跨境學生將大幅減少,部分收開跨境學童嘅學校需『跳崖』,因為要處理超額教師問題。我哋算好彩,因預計會有教師自然流失」。中華傳道會許大同學校老師袁文偉坦言,該校近年均開設4班小一,生源充足,惟本年度應局方要求加入跨境校網,「我哋只能加入跨境校網一年幫手分擔學生,2017至2018學年我哋都再無空置課室容納」。
資助小學校長會主席賴子文分析,過去數年北區、屯門及元朗區多間小學均已透過擴班協助收取跨境生,不少學校課室已用盡,故局方需轉為「邀請」葵青區的小學加入跨境校網。
另一方面,教育局預料本年度有30,850名學童參加小一統一派位,不少名校出現有兄姊在校就讀、屬學校必收的「世襲生」,蠶食小一統一派位學額的情況,直接削弱學生經統一派位入讀有關學校的機會。選校名冊顯示,深受家長歡迎的九龍城41名校網,「世襲生」合共蠶食了校網內的49個統一派位學額,令該校網的統一派位學額減至只有478個,需向黃大仙43校網借調183個學額。其中喇沙小學在自行收生階段多收了6名「世襲生」,令統一派位學額減至84個。瑪利諾修院學校(小學部)亦有5個統一派位學額遭「世襲生」蠶食,減至只有70個。
另一名校林立的中西區11校網,「世襲生」蠶食學額情況更為嚴重,共涉及74個學額。甚受家長歡迎的油蔴地天主教小學和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亦分別在自行收生階段多收了15名和10名「世襲生」,令統一派位學額分別減至55和60個。

葵青區的荃灣商會學校近年積極開拓跨境生源,本年度向跨境校網提供125個小一學額。(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