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版>新聞>中港台
  • 30年專營權屆滿 政府午夜接管東隧收費不變

    2016080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工人在吊機升降台上拆除原來管理公司招牌。(沈厚錚攝)
    1/8
    東區海底隧道專營權午夜屆滿,踏入凌晨零時,政府正式接收隧道,收費維持不變,但以往發售的隧道費代用券將全數失效。午夜隧道交接過程為時僅數十秒,期間人手收費通道暫停運作,以便收費員進行交接;自動收費通道則不受影響。
    現場所見,交接期間有數輛過海車輛停在收費亭前稍為等候,現場交通大致正常。及後運輸署隧道組職員在行政大樓揭開印有運輸署的標誌,意味東隧正式由政府接管,一批工人則在場拆除原本管理公司的招牌。
    隧道收歸政府後,運輸及房屋局將全面檢討三條過海隧道的分流安排,包括相關連接道路及收費安排,冀在2017至2018立法年度完成研究。
    目前,東隧每日平均車流量逾7萬架次,未來實際運作基本不變,包括收費和申請許可證規定等,但《行車隧道(政府)條例》及其附屬法例將適用於東隧範圍內。運輸署提醒駕駛者,東隧前專營公司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早前售出的隧道費代用券,凌晨起正式停用。駕駛者日後使用東隧,需改用政府的隧道費代用券,殘疾駕駛人士亦可使用政府隧道殘疾司機隧道券。
    東隧於80年代以建造、營運及轉移模式(BOT)興建,由中信泰富等公司組成的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於1986年獲批30年專營權,1989年落成後通車。較早前,政府經招標後以為期2年的合約,將東隧日常管理權外判予與中信泰富的子公司泰富基建有限公司。逾95%東隧原員工已獲安排原薪原職留任。原經營東隧的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表示,東隧是香港的重大價值資產,該公司非常榮幸完成歷史任務,將東隧保持在修葺妥善的情況下交還政府。
    工人拆除原來管理公司招牌。
    一批收費員在收費亭前準備交接工作。(胡家豪攝)
    逾95%東隧原員工已獲安排原薪原職留任。(胡家豪攝)
    東區海底隧道專營權午夜屆滿,一批工人封閉隧道上方的舊標誌。(胡家豪攝)
    運輸署隧道組職員在行政大樓揭開印有運輸署的標誌。(胡家豪攝)
    踏入凌晨零時,政府正式接收隧道。(胡家豪攝)
    有隧道員工在新標誌前留影。(胡家豪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