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小兒推拿療法運用特殊手法治療兒童疳積。(何駿軒攝)
1/4
中醫講的「疳積」,俗稱「生積」,即慢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或腸胃功能障礙,多於兒童發病,患者會消瘦、厭食、腹痛腹脹、面色蒼白或發黃等。浸會大學中醫學院臨牀研究發現,以「小兒推拿療法」疏通患者經絡和穴位,調理不同臟腑,66名患者中65人都治愈或好轉,並可快速見效。
負責研究的浸大中醫藥學院臨牀部講師孫素明表示,疳積主要由不良飲食、先天因素或其他疾病引起,損害患者腸胃功能及消化吸收。
研究分析66名於2014至2016年求診的兒童,年齡介乎2至13歲,發現他們接受推拿療法後,45人治愈,20人病情好轉,僅一人無效,臨牀有效率為98.5%。當中58名有慢性咳嗽、哮喘及遺尿的兒童,改善疳積後體質亦有改善。
孫續指,疳積患者多對口服藥物消化和吸收較差,藥物效果欠理想。小兒推拿法運用特殊手法治療兒童疳積,通過經絡和穴位調理患者肺、脾、腎等,不會加重腸胃負擔,且療法柔和,兒童較易接受,嚴重患者可配合中藥、膏方或拔罐等方式加強療效。孫提醒,如小朋友患慢性咳嗽、哮喘久醫不愈,或頻有感冒、發燒等,應提防他們是否患疳積。
7歲半的子悠約三年前因感冒引發哮喘,久咳不愈,甚至引發食物敏感,不能吃蛋和奶類製品,只要嗅天拿水氣味就會咳足一小時,向西醫求診1年後仍無改善。她5歲起接受小兒推拿療法,其後症狀大為改善,已沒有食物敏感,亦減少咳嗽和哮喘。

子悠(左)5歲起接受小兒推拿,醫治食物敏感,及減少咳嗽和哮喘。(何駿軒攝)

孫素明表示,疳積主要由不良飲食、先天因素或其他疾病引起。(何駿軒攝)

專家指小朋友如患慢性咳嗽、哮喘久醫不癒等,應提防他們是否患疳積。(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