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調查結果發現4成年輕人對長者有潛意識的負面偏見。(資料圖片)
1/2
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進行跨代研究,了解長者及年輕人對彼此的觀感,結果發現4成年輕人對長者有潛意識的負面偏見,對長者資訊掌握愈多的年輕人,對長者態度愈友善,當中女性較男性願意作出跨代溝通,而男性年輕人因對長者的認識偏向樂觀,如認為長者毋須花太多時間學習新事物等,以致對長者較少體貼。
研究團隊於2014年9月至今年4月期間,分別訪問約1000位長者及大學生,雖然82%大學生對長者印象正面,但發現年輕人對長者有潛意識的負面偏見,有40%大學生認為大部分長者都是貧困、苦悶及無法適應變化。而77.6%長者對年輕人印象正面,近80%長者樂意與年輕人分享經歷。
調查又發現,女性較男性願意作出跨代溝通,對長者印象較佳的女大學生比男大學生多5.5%;對年輕人持正面觀感的女性長者比男性長者多9.7%。男性學生對長者的認識偏向樂觀,如認為長者反應跟年輕人一樣快、不需花太多時間學新事物,導致對長者較少體貼,而容易有誤會。修讀不同學科的學生對長者觀感亦不同,修讀社會科學和健康護理學科的學生對長者的態度,較修讀商科和科學學科的學生佳。
負責研究的應用社會科學系副系主任莊明蓮認為,現今年輕人因少與長者見面交流,又少機會與長者居住,了解長者方法可能是從新聞報道,或會因此產生對長者有較多病痛、不小心過馬路等的負面看法,建議年輕人多關心及與長者面對面溝通,了解其真實看法和需要。教育方面,她亦建議所有學科加入基礎老年學知識,提升學生的老年學知識水平,以促進跨代共融。
為讓年輕人及長者了解自己對兩代的看法,從而找出改善方法,莊明蓮設立網頁http://www.cityu.edu.hk/ss/Project/interproj ,提供線上評估。

莊明蓮建議所有學科加入基礎老年學知識,提升學生的老年學知識水平。(黃凱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