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版>新聞>中港台
  • 搜查線:南港島線開通 鴨脷洲街渡情還在?

    2017011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鴨脷洲這條街渡線被認為充滿人情味。
    1/8
    南港島線開通,有人大讚交通變得方便,亦有人擔心當區巴士線會被重組,甚至削減。陸上交通變化尚待分曉,而其實鴨脷洲尚有一種海上交通工具 - 街渡,受新線通車影響。在時代巨輪之下,載滿歷史的「街渡‧情」,還在嗎?
    街渡作為一個專有名詞,海事處把它分類成「經營指定載客服務的傳統木船」,不過對於一般市民,有些人會把它叫做舢舨,又或者艇仔,反正就沒有分得那麼細。除了來往鴨脷洲及香港仔的航線,部分離島航線亦是用街渡載客。
    鴨脷洲街渡的當代掌舵人是姜紹輝,人稱輝哥。年逾50的他,笑言街渡的歷史已難以考究。他憶述,80年代時,鴨脷洲大橋建成,加上新建公共屋邨距離碼頭太遠,「香港仔小輪有限公司」上手老闆眼見社會環境變遷,客量大減,頓感意興闌珊,決定轉手。輝哥接手至今,已經30多年。
    相對上手老闆,輝哥的想法明顯樂觀很多。他認為,「鴨脷洲一直在發展,有天然優勢、有基本需求,加上大部分居民都需要往香港仔購物,就會有固定人流。」更重要的是,街渡有一種人情味,因來來去去都是那批乘客,乘客不時會遺下證件、八達通,輝哥都會親自送上。「佢哋平時返工咁忙,咪問佢哋住喺邊度?有時間就送去佢屋企樓下。」
    南港島線開通,輝哥依然秉持信念。他坦言,通車後整個區的交通情況,仍處於混亂狀態,長遠影響仍需觀望。例如巴士的路線,有些與鐵路重疊,乘搭人數就會減少,而上下班時間街渡的乘客亦有下降,不過在假日,乘搭街渡的遊客反而變多。
    比起街渡被取代,輝哥最擔心的其實與其他行業一樣 - 人手老化,有經驗的「死一個就冇一個」,沒有年輕人入行,駕駛街渡的員工難以聘請,連維修船的師傅亦難求,「以前鴨脷洲的機械廠由街頭開到街尾,依家維修船嘅師傅一退休,都會擔心唔知應該喺邊度搵人。」
    歸根究底,輝哥認為問題在於社會人力資源分配不均。他曾建議在汽車維修培訓課程,加入維修船的教學,讓年輕人多一條出路,惜沒有被接納,「其實做船維修呢行,收入比維修車高。」 除此之外,他亦斥海事處對情況袖手旁觀,例如考牌過程繁複,變相令新人難以入行,卻從未考慮改善。
    據業內分析,現時在渡輪上工作的人員,包括街渡,平均年齡是65歲。輝哥苦笑反問,「依家(平均年齡)都65歲,5年後呢?你覺得5年後就會有大量新人接手?」即使捱得過環境的變遷,卻無力阻止行業步入夕陽,或許是令這位鴨脷洲街渡當代掌舵人最無奈的事。
    東網App已推出更新,支援360影片及相片,立即更新東網App,全方位睇盡新聞大事:
    如仍未更新東網App,請按此連結收睇360影片:https://goo.gl/CDn1CS
    南港島線開通,對鴨脷洲街渡的影響,還是未知之數。
    輝哥為慶祝南港島線通車而製作的紙船,他指原型設計來自一位喜歡街渡的少年。
    飲食業的魏先生坐街渡三年多,指這條街渡充滿人情味,「好多船長會等埋你先會開」。
    鴨脷洲街渡陪同不少居民成長。
    其中一名船長基哥,笑言見證不少居民的成長。
    輝哥擔憂行業青黃不接的問題。
    住附近的麥小姐認為若街渡消失會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