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版>新聞>中港台
  • 東華醫Share:大腸癌難察 內視鏡助發現

    香港時間
    2017年01月20日(五) 08:3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大腸癌是本港常見癌症之一,高危一族宜接受大腸癌篩查,有助及早發現問題。
    1/9
    【on.cc東網訊】大腸癌是本港常見癌症之一,於2014年,共錄得4,979宗新登記個案,當中超過九成患者年齡在50歲或以上。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指,大部分大腸癌是由息肉逐漸形成,過程約10年。大腸癌因初期病徵不明顯,一旦發現大便帶鮮血或深黑色等徵狀,往往已屬嚴重階段。因此透過大腸癌篩查檢查,有助及早發現毫無病徵的大腸癌或者其他癌前病變,進行息肉切除或其他治療,有效預防大腸癌。
    大腸是消化系統的最後部分,包括結腸、直腸和肛門。食物中的水分和營養會經過我們的消化系統而吸收,剩餘的食物渣滓(即大便)最後經肛門排出。在正常的情況下,身體會自我控制細胞的生長和分裂,以確保各器官能正常運作。不過,由於生活習慣、環境和遺傳因素的影響,部分大腸壁細胞異常地增生,形成大腸息肉,隨着時間增長,會慢慢演變為惡性細胞,形成大腸癌。
    東華三院內視鏡中心主管、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陳偉聰解釋,腸內的息肉演變成大腸癌歷時約10年。他指,早期的大腸癌徵兆不明顯,如排便時發現糞便帶有鮮血或深黑色,甚至附有黏液,病情有機會已達嚴重階段。而超過九成的大腸癌確診者年齡為50歲以上人士。
    想及早發現大腸癌,大腸癌篩查的檢查便十分重要。陳醫生指,篩查是指為沒有病徵的人士進行檢測,根據美國腸胃學院的指引,建議每年進行一次大便隱血測試;每五年接受一次乙狀結腸鏡檢查或電腦掃描虛擬大腸鏡檢查;每隔10年進行大腸內視鏡檢查。
    定期檢查有助及早發現毫無病徵的大腸癌或其他癌前病變,作出針對性治療。其中大腸內視鏡檢查,經鎮靜麻醉後,醫生會將一條軟長管道由肛門放入,並伸延至腸道。檢查可以清楚檢視大腸內壁,微細息肉或者發炎地方,亦可針對性抽取組織化驗,更可同一時間切除息肉等癌前病變。
    陳醫生提醒,高脂肪、高蛋白質及缺少纖維的飲食習慣,會增加患上大腸癌的機會,缺少運動、過重、吸煙或過量飲酒人士,亦是高危一族。他建議,除建立良好生活習慣及進行適量運動外,50歲或以上人士、還有本身有腸癌家族史及本身帶有遺傳性腸病的人士,便應考慮大腸癌篩查。
    東華三院內視鏡中心便是其中一個提供腸胃肝臟科專科服務的機構,提供診症服務及大腸鏡、胃鏡等檢查,亦是衞生署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的服務提供者之一。中心由今年一月開始正式接受預約。陳醫生表示,中心希望提供有質素、安全及市民能負擔的專科服務,並喚起市民對大腸癌的關注。
    查詢﹕3427 9254 (東華三院內視鏡中心)
    接受內視鏡檢查的病人,在檢查前三日須進食低纖維餐,檢查當日護士會先為病人檢查血壓及量體溫。(吳啟偉)
    醫生透過內視鏡可清楚檢視大腸內壁,更可同時間進行切除息肉等癌前病變手術。(模擬圖片)
    大腸癌大部分是由息肉演變而成,歷時約十年。
    正式進行內視鏡檢查前,醫生會再確認病人情況,並簡單講解檢查過程。
    東華三院內視鏡中心主管、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陳偉聰指,透過大腸癌篩查檢查,有助及早發現毫無病徵的大腸癌。
    適量運動及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助預防大腸癌。
    內視鏡檢查過程一般需時20至30分鐘,視乎病人是否需要切除息肉等癌前病變。
    東華三院內視鏡中心今年初開始接受預約,提供腸胃肝臟科專科服務。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