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政府將研究在零售層面實行人雞分隔措施。(朱先儒攝)
1/5
活雞去留過去20年紛擾不斷,政府高層2014年提出「非要食活雞不可呢?」命題後,食物及衞生局翌年委託顧問進行的香港活家禽未來路向研究今日(3日)終出台,研究發現47%受訪港人仍偏愛吃活雞,若無活雞賣,43%人感不滿;加上中央屠宰等先屠後賣的禁售活雞方式不可行,顧問遂認為活家禽業應維持現狀。當局就顧問提出加強人雞分隔等建議諮詢公眾兩個月,食衞局局長高永文今強調禽流感威脅不能忽視。
「香港活家禽業的未來路向研究」團隊2015年11月至12月,電話訪問1000份公眾意見後發現,近47%受訪港人仍然偏好食用活雞,比鮮宰雞、冰鮮雞及冷凍雞各高近四十個百分點;31%人則表示甚麼形式的雞隻也「無所謂」。700多名吃活雞的市民中,半數人對活雞來源地沒特別偏好;小部分因肉質、味道及價格吸引而偏好內地活雞。
要吃活雞,市場便需要有活雞銷售,但在禽流感進襲下,香港自1997年至今曾7次殺雞。顧問研究發現,市民對活家禽業未來路向有分歧,35%支持禁止在零售層面銷售活雞,26%反對,但同時有87%認為香港養雞業應保留。若香港買不到活雞,43%人表示會感不滿或非常不滿。
要吃活雞,又想零售店無活雞。顧問研究指中間方案是活家禽經屠宰才送往零售點,但由於空間限制、技術及商業原因,中央屠宰或農場屠宰方案均被評估為不可行。至於禁止內地活家禽進口方案,研究團隊指沒有充分理據顯示進口活家禽的禽流感風險比本地活家禽高,同時有市民偏好吃內地雞,因此進口活家禽應保留。
來來回回,顧問總結建議維持香港活家禽業現狀,但需加強防控措施,包括改善零售點人雞分隔設施,引入針對H7禽流感的疫苗,並將長沙灣臨時家禽批發市場遷至郊區,初步研究發現上水虎地坳或是合適地點。
高永文表示,當局諮詢公眾後才決定活家禽業未來路向,期間與持份者溝通,包括在零售層面引入新科技方法賣雞以增強人雞分隔。他承認搬遷長沙灣臨時家禽批發市場有難度,包括新目標地區的居民是否接受。惟他強調,香港有一定數目外傳人類禽流感病例,周邊地區亦有禽流感爆發,故不能忽視。
漁農界立法會議員何俊賢表示,顧問報告的方向與業界一致,業界對搬遷批發市場及建議選址無意見。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主席黃碧雲則希望政府,加快處理批發市場搬遷事宜。
顧問報告5項建議
1.除現時採用的H5二價疫苗,為本地雞場額外引入針對H7N9的疫苗。
2.將每月病毒學測試增加至每個可售家禽批次。
3.雞檔增設人雞分隔設施,進一步減低公眾接觸病毒的潛在機會。
4.搬遷長沙灣臨時家禽批發市場至人口較少的郊區。
5.縮短批發市場內雜禽存留的最長日數到3至4日。

47%受訪港人表示,仍然偏好購買活雞食用。(朱先儒攝)

許小姐指只要政府做好活雞檢疫,「市民就唔使驚禽流感。」(朱先儒攝)

高永文承認要搬遷批發市場會有一定難度。(徐家浩攝)

許先生指自己食活雞定冰鮮都無所謂,稱「要防禽流感最緊要政府把關做得好」。(朱先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