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查線:伴漁民成長 怡和午炮變身縮水版

2017071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直至現時,怡和仍維持每日中午12時準時鳴炮。
在銅鑼灣避風塘的岸邊,每日接近正午12點時會先聽到8下搖鈴聲,之後準時12點正就會聽到一聲震耳欲聾的巨炮聲。據講日治時期修頓球場一帶曾成為刑場,曾作亂葬崗,難道銅鑼灣的炮聲也與此有關?
怡東酒店早前傳出有意出售消息,提起怡東酒店,最令人印象深刻莫過於與酒店一街之隔,屹立於銅鑼灣避風塘海旁的一座炮台,每日正午12時會準時鳴炮,所以又名為怡和午炮。但為何無緣無故會有炮台在海邊,原來這是英國對怡和的一個「小懲罰」。
怡和午炮的起源因年代久遠而無從稽考,不過香港史學會執行總監鄧家宙博士就指,其中一個說法是英國人本想將香港作為一個商埠,而銅鑼灣這個地方對出的海邊全是避風塘,沒什麼特別計劃發展,所以就將這個地方給予英商作為貨運碼頭。就是因為這裏有貨倉,加上從前香港沿海有不少海盜,所以怡和決定要設立一些較細小的私人炮台,以保衞自己的貨倉。久而久之,每當怡和大班抵港及離港,例必鳴砲歡迎或送行。
但又怎會想到歡迎「老細」會受懲罰?鄧稱,據說有名英國海軍高官來港,突然聽到炮響,因當天濃霧籠罩,聽到炮聲就以為有人攻擊他,後來經過一輪調查,證實「元兇」就是怡和,炮聲就是作為禮炮的信號。翻查怡和介紹午炮的歷史背景時,原來亦同樣以此說法為基礎。
不過高官就認為怡和作為一個私人機構,「邊有資格享有禮炮呢樣嘢呢?」於是決定小懲他們,下令每日正午要鳴砲一響作報時之用,漸漸地就成為一個傳統直到現在。
在避風塘附近駕駛舢舨船幾十年的芳姐就表示,自己就是聽着炮聲長大,「不過以前大聲啲,成個維港都聽到,依家細聲咗好多。」人會變,月會圓,炮當然也有被取代的一天。鄧表示,炮台位置與炮的尺寸其實有所變改,在日治期間,午炮儀式曾經暫停,而該枝本來長3呎的大炮亦不知所終。
香港光復後,英國皇家海軍贈送怡和一支可發射6磅重砲彈的大砲以代替舊砲。但到後來不少居民投訴炮聲過響,最後水警收走大炮,換上現在這門聲音較細,能發射3磅重砲彈的大炮。
鄧更指,在1841年前銅鑼灣並未發展,當時東角道對出應該就是怡和洋行的位置,後來要將貨倉及炮位遷拆改建大廈,於是以街名去紀念,而該地點就是現在的景隆街(Cannon Street),他說只要細心看英文街名,便會發現Cannon就是大炮的意思。
採訪當日,負責的炮手與記者閒聊了幾句,「以前外國遊客為主,依家就多中國客,香港人好少嚟啦,行過都唔會留意。」他感慨的遙望避風塘。我們總嚮往外國的歷史建築物,但屬於香港本土的歷史又有否細看呢?
-----------------
《魔法軍團Z》創新自由組裝機械人大戰!
日系機甲戰棋手機遊戲《魔法軍團Z》好評配信中!